如此上调房贷利率, 是遏制炒房还是压制刚需?
如此上调房贷利率,
是遏制炒房还是压制刚需?
从今年初开始,各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全面收紧。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1%,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124倍,环比2月份上升0.92%,同比去年3月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46%,上升23.54%。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房贷利率不断提高,显示出市场货币政策更趋于稳健中性,未来房贷执行将偏紧,有望遏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实现“房住不炒”的调控目标。
这就有点不太理解了,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房贷与炒房到底还有没有关系,调整房贷利率,到底是想遏制炒房还是控制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因为,自从推行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政策以来,各地都出台了限购限售政策。即便是为了去库存放松限购的城市,如兰州,也强化了限售工作。也就是说,不需要再在房贷政策上做太多的动作,尤其是调整房贷利率。除非地方政府玩的是障眼法,是没有真正的实行限购限售政策。更重要的,金融机构也都普遍实行了限贷政策,对炒房类贷款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怎么还需要用持续上调房贷利率来进行所谓的防止炒房呢?难道金融机构也是明控暗贷,玩的是障眼法?
当然,如果金融机构在提高房贷利率的同时,能够区别对待,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继续实施优惠或正常利率,倒也能够理解。关键是,金融机构推出的是“一刀切”政策,是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不放过。如此一来,又如何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呢?房价高得让人买不起,再来个房贷一升再升,让居民贷不起,岂不更加买不起房了?我们甚至怀疑,银行这样做,可能不是在控制炒房,而是想通过此举倒逼管理层放松调控政策。因为,一旦广大居民由于房贷利率过高而买不起房了,有很大的意见了,管理层就要放松调控了。到时候,金融机构又可以大放住房贷款了。
从主要依靠房贷支撑贷款,到不断地提高房贷利率,金融机构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就实行了政策的180度大转弯,这样的转变,实在让购房者适应不了,也不是楼市调控应当出现的现象。“房住不炒”,首先强调的是“住”,然后才是“炒”。把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给遏制住了,就不是控制炒房,而是为未来炒房积累空间。这样的调控方式,金融机构是做错了,是把中央对房子问题的要求理解偏了。
实际上,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主要目标是缓解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贷款贵矛盾。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是要缓解房贷利率一升再升,避免让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受到严重遏制,给广大居民买房带来更大的偿还贷款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刚需,原本就都是“房奴”,再把房贷利率放得这么高,他们“房奴”的“含金量”也更高了。而这样的“含金量”,显然是伤害广大居民利益的,是不可取的。
在经济仍处于寻求稳定因子,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房地产市场做支撑的情况下,稳定楼市也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对楼市实施调控,决不是想将市场调控死,而只是想把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解决好。房贷政策的调整,自然也要依据市场需要,灵活地安排利率工具,而不是或紧或松,或上或下。保护刚需、维护改善性需求,也是保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保持房价稳定的关键。只有把刚需慢慢释放掉,把改善性需求逐步缓解掉,房价上涨的内在动能才会减弱。否则,压制刚需、控制改善性需求,就会让房价上涨的内在动能不断积聚,最终引发新一轮房价上涨。毕竟,用行政手段是无法把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压制掉的,只有慢慢释放,才能化解房价上涨风险,才能逐步挤掉楼市泡沫。
所以,金融机构在房贷问题上,必须用理性、科学、理智、客观的态度,要依据房地产市场需求,而不是某种利益需要。信贷政策必须与楼市调控政策相匹配,与市场的稳定发展相协调。把政策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想放松就放松,想收紧就收紧,只会让政策的效率与作用打折扣,甚至与实际工作产生相反的效果。眼下的房贷政策,一定程度上将要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对楼市调控产生不利影响。房贷利率,决不能以伤害刚需与改善性需求为目标。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丨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