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到“扫”, 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从“打”到“扫”,

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看似只有一个字的改变,却是铲除黑恶势力态度和决心的大转变 ,是目标和目的的大转变,是要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是要“连根拨起”。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虽然对黑恶势力的打击,一直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对黑恶势力更是采取了“零容忍”,见一起打一起,从不手软。但是,黑恶势力仍然在一些地方比较猖獗,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有的甚至制造各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

那么,为什么打击力度不减、打击手段不少,而黑恶势力却没有得到完全遏制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打黑除恶”,更多的是针对具体案件、具体人,而没有针对这样的现象。因此,很多黑恶案件的整治和处理,都不会那么顺利,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特别是典型案件,受到的干扰更多,甚至出现需要高层发话才能打得下去的现象。

很显然,黑恶势力已经结成了一张张的网,并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形成了一块块可供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也就是说,即便黑恶势力打掉了,由于滋生黑恶现象的土壤没有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还在,很容易产生新的黑恶势力。所以,此次党中央、国务院把打黑除恶调整为扫黑除恶,看起来只是改了一个字,但内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是从“点”转向了“面”,从“手段”转向了“内容”,从“案件”转向了“土壤”。也就是说,不仅要把黑恶势力铲除,更要把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铲除,扫除一切可能产生黑恶势力的因子。

事实也是,几乎所有的黑恶势力,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关系,形成了看似没有直接关系、却层层相连的“关系链”。

一是“马前卒”。他们是直接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和损害公民利益的不法分子,如欺行霸市、打砸抢、收取保护费、吃拿卡要等,而这些不法分子,大多在黑恶势力中扮演“马前卒”的角色;

二是幕后指挥者。他们大多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违法犯罪活动,没有一眼就能判断出来的违法狡黠行为,而是躲在幕后,指挥“马前卒”们获得各种非法利益。即便被发现,只要“马前卒”们不交代、不指认,往往很难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因为,他们的背后还有人、还有靠山,靠山们不会让案件深入下去;

三是“保护伞”。亦即不直接参与到黑恶行为之中,但利用手中的权力对黑恶势力实施保护,俗称“保护伞”。别看“保护伞”不直接参与黑恶行为,其产生的不良后果比黑恶势力还要严重。因为,他们利用的是公器,保护的却是黑恶势力,而不是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属于黑恶势力的一部分;

四是腐败分子。他们不是黑恶势力的一部分,却被黑恶势力锈蚀、利用了了,成为了黑恶势力的帮凶。或许,他们内心也恨黑恶势力,可是,行为上却摆脱不黑恶势力。一旦黑恶势力被铲除,很多也没有好下场。

所以,黑恶势力很多都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只就黑恶势力谈黑恶势力,即便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也铲除不了,而必须除恶必尽,从源头上治理,把铲除滋生黑恶势力土壤的工作抓好,才能算是打中黑恶势力的七寸,才能真正置黑恶势力于死地。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为什么要把惩治基层腐败与扫黑除恶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说到底,就是要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还社会一片晴朗的天空,还老百姓一片安宁的土地。凡“村霸”、“水霸”、“地霸”、“渔霸”等,几乎没有一个不与“保护伞”、腐败等联系在一起,不有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将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看似只有一个字的改变,却是铲除黑恶势力态度和决心的大转变 ,是目标和目的的大转变,是要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产生的土壤,是要“连根拨起”。

眼下,正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正在努力改善基层干群关系,如果不能把黑恶势力铲除掉,不能把与黑恶势力关系密切的“保护伞”、腐败分子铲除掉,就会直接影响基层组织建设、影响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就会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扫黑除恶,一定要程序正义,打击合法,铲除依法,而不能出现以权谋私、打击报复、下指标、派任务这样的现象。如果程序错了、手段违法了,就会使扫黑除恶走向歧途,产生打着扫黑除恶旗号的黑恶势力。如果这样,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现象,曾经在一些地方出现过,也引发了一些冤假错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