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 元旦特刊——当代画家郝爱平作品赏析
【艺术简历】
郝爱平,笔名郝歌,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2014北京大学书法精英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院长、尼泊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数次参加全国美展、交流展、提名展、特邀展,多次刊登在《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等数十家专业刊物上。2008年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中俄艺术交流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最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
童子之歌所想到的
文/苗苗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我想,郝爱平老师一定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他一定对看似平凡的世界投入了无限的热爱和温度。不然他不会捕捉到如此多的形态各异的童子形象,似乎要将所有孩童时代的美好尽数展现给观者看,爬树、摘果、放风筝、戏水、嬉闹、捉迷藏,牧羊、砍柴、讲故事、吹笛唱歌等等,光是看画就让人心驰神往,心情愉悦,他的画上常常让人感受到童子的赤子之心,无忧无虑的童年,玩也玩得酣畅淋漓,十分热闹。谢赫六法论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我看郝爱平老师画童子时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生动有趣的童子十分羡慕,传统审美的童子就如他笔下的童子,孩子样十足,形态各异,且憨态可掬。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郝爱平老师不仅仅追求第一视角表现孩子们欢乐的生活,同时也不断探索新的绘画形式,将童子与祖国大好河山更好的联系在一起。他从1992年开始有意识的画童子,起因源于画家母亲在幼儿园工作,童年在幼儿园的欢乐时光深深地留在了他心里,后来下放农村更是加深了画家的农村情结,加之多年对孩子的喜爱,画童子便是画家表达自己对生活认识的一部分,在表现手法上他认为童子应该一样,没有贫富贵贱阶级之分,中国传统文化就有招财童子、童子抱鱼一说,孩子对人们来说也代表着对未来的想象以及无限的期望,他力求用更自由的手法表现孩子单纯、活泼好动的一面。
2009年他开始山水画写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深深地打动着着他,于是他开始尝试将这两个题材结合在一起,从最开始山水只用来点缀童子画到后来缩小人物,将山水的博大与孩童的美好两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他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生活视角的转换便是绘画形式探索的重要表现之一,从画面中只有童子到从更高处第三视角画童子,用更高的视角让童子藏于大山之中,却也不失生动,大山的静与孩童的动,有时甚至山水也动起来,动静相宜别具一番气象。同时更大视角的变化也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的变化,那个世界是将所有美好都集中在他的画纸上。
在前进中探索新可能,将欢乐美好留给观者,现如今城市高楼林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那样淳朴、自然、畅快地童年时光也在慢慢地离我们远去,幸而能在郝爱平老师的绘画中还能得以保留,他用画笔表达的那些丰富酣畅的童年,定格在笔墨春秋的山川石木,这些作品都让人在看画的时候感到怡然自得,心生欢喜,嘴角不自觉地微笑上扬,我想这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
2020年12月30
写于乌鲁木齐存梦阁
发乎情 溢于纸
文/马未定
我们来看看中国画坛精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未定是如何评价他和他的作品的。
“彭城自古多丹青妙手。吾友爱平兄生于斯,长于斯。少时即喜丹青,近六十年的人生:读书下放做知青;当兵回城为小吏,然初心不改。寒来暑往,于丹青之道,半世痴迷,下移山心力。所作山水、童子,风新气清,为当代画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同辈画手中当属翅楚。
爱平兄中岁辞小吏,去杂务,澄高怀、励丹青。客京华已近二十载,壮游天下,足迹遍大江南北。南国的雨打芭蕉,鸟鸣莺啼;西部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给予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和灵感。每登山临水,悟自然之变化,取诸怀抱。这种经历正合了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体验。胸襟为之开阔,笔下造化鲜活了起来。灵动潇洒之气,充盈画面。观近作更是心灵之产物。
“爱平兄性情温和,才情朴茂,以童子展示自己赤子之心,所作童子或吹箫弄笛,或跳跃打斗,或腾挪凌空,展臂飞翔,此中情境皆爱平兄不灭的童心,不羁的诗意、不老的感情之自然流露。发乎情,溢于纸。大凡世间好的艺术作品,皆为艺术家感情的载体。皆为艺术家心路历程的自觉体悟。近年来,爱平兄显然在他的笔墨意境、笔墨趣味、笔墨结构中已经寻找到了与自己内在文化精神相契合的交汇点。语言形式已和自己的精神高度一致化。爱平兄心有所寄,情有所托。这正是一个优秀艺术家对人生、社会、自然和宇宙深刻体验后的自然流淌。
“爱平兄正值盛年,丰富的人生阅历,良好的艺术素养,出色的才情,相信他在未来的艺术大道上,带着他的童子,带着他诗意言说的山水,在这片画坛上睥睨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