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博物馆里的香具

闻香识古人

天赐的“馨香”曾弥漫在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上空,氤氲在秦砖汉瓦间,飘洒在唐宋风韵中,洋溢在明清庙宇里……它是达官贵人鼻尖的玩物,是女子发鬓间的一阵芬芳,是才子笔下的一份诗意,甚至是鱼雁信笺中的一缕情丝。

拨开香烟缭绕的历史面纱,透过历代精美的香具,我们依然可以管窥到香文化的神秘与厚重。

新石器时代 灰陶竹节纹熏炉

上海青浦区博物馆藏

1983年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高台墓地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久远的完整香炉——灰陶竹节纹熏炉,反映出在遥远的良渚文化时期,上古先民就已有熏香的历史。

香炉是熏香必备的器具,材质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有四足,圆形为三足。

一方小炉,工艺略显粗糙,却历经沧海桑田;外观亦显古旧,却沉淀深厚历史。熏一点香料,燃一缕轻烟,轻轻荡漾,犹如诉说着良渚文化时期的往事。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温庭筠《苦楝花》

众多香炉之中,“博山炉”可谓是最富有“仙气”了。博山,相传为东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炉盖上会雕镂有山峦、人物、珍禽异兽、流云、仙人等图案。用此香具焚烧香草或龙脑,袅袅香烟,如梦如幻,宛若仙山盘绕终年的云气。

汉 博山炉 武汉博物馆藏

博山炉作为汉晋焚香的器皿,以其精美独特的造型引人注目。这件汉代的“博山炉”俊俏秀雅,炉身似豆形,盖高而尖,并雕镂成重叠的山峦形状,象征传说中的仙山——博山,故美其名曰“博山炉”。

宋代瓷炉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含蓄优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云:“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可见当时的文人对于仿古形制、釉色影青的瓷香炉情有独钟。

宋 影青釉博山炉

武汉博物馆藏

这件“宋 影青釉博山炉”通施影青釉,釉色青莹,胎体坚致。炉盖线条简洁,附有山形浮雕,凸显博山造型,盖面镂空,香气从中散发出来,缕缕轻烟环绕其身,远远望去,有如雾中观景之感。

宋 定窑白釉弦纹炉

武汉博物馆藏

“定州花瓷瓶,颜色天下白”。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著称,武汉博物馆藏的这件“宋 定窑白釉弦纹炉”器型小巧复古,胎体轻薄、釉色莹润、纹饰简洁,为定窑佳品。

清 掐丝珐琅狮钮香薰

武汉博物馆藏

此件“清 掐丝珐琅狮钮香薰”造型独特,狮钮盖、双巨耳、三兽足,通体以深黄为地,满饰五彩缠枝莲纹,狮钮、耳、足、器沿部位镀金,使这件香薰看起来瑰丽多姿,典雅高贵。

清 青玉饕餮纹鼎式炉

武汉博物馆藏

右图中这件“清 青玉饕餮纹鼎式炉”,呈圆鼎形,玉质白中泛青,有道是“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口沿饰一周回文,腹部浅浮雕对应的两组饕餮纹,兽面纹足,雕工细腻精致。

香筒是古代净化空气的一种室内用具,在筒内放置时令鲜花或特别的香料,香气自筒壁溢出。其造型多为长而直的圆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材质多样,其中又以黄杨木最为常见,也有用紫檀、竹子等做成,外壁镂空成各种图案,较为经典的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等。

清 竹雕“东山报捷”图香筒

武汉博物馆藏

“清 竹雕'东山报捷’图香筒”创作主题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精细古朴,高雅逸趣,以镂刻技法正反布列两组人物,一组描绘报捷士兵喜形于色,策马急驰在山道上;一组是晋相谢安若无其事的与友人对弈在山崖下。两组人物一动、一静;一急迫、一悠闲,生动刻画了晋相谢安举重若轻、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韵。

熏球又称“香球”,是古代用来熏衣染被的奇巧器具。一般呈圆球状,带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中央悬挂一个焚香的小“杯”,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能保持水平,即使把熏球放到被子里也不会倾覆熄灭,故也称“被中香炉”。

唐 葡萄花鸟纹银熏球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唐 葡萄花鸟纹银熏球”呈圆球形,外壁用银制,通体镂空,雕刻葡萄缠枝,花鸟相依,是唐代妃后贵人所用之物。这枚熏球使用了陀螺仪的技术,无论如何晃动,球内的香料始终都不会洒落。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人叹绝。

香斗

香斗,又称长柄手炉,是带有长长的握柄的小香炉,多用于供佛。柄头常雕饰莲花或瑞兽,薰烧香粉或香丸。“香斗”在唐代很流行,敦煌壁画中就时常可见香斗,其所烧的多为颗粒状或丸状的香品。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人们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绣囊,内置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随身携带或挂佩。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的习俗,也在民间盛行。

随着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香具的样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手炉、香插、香盘、香盒、香箸、香匙等均造型独特、别具匠心,为古代美学设计的集大成者。这种典雅的艺术,让人们无论是用香,还是供香;无论在嗅觉、视觉,还是心灵意境上,都达到了美妙的升华。

香者,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香情,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于忙碌的生活中,偶得一暇悠闲时光,

沏一壶意悠悠的清茶,

燃一炉缥缈缈的熏香,

无限心意情怀,

寓寄一炉香中,

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0)

相关推荐

  •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炉

    宋 高6.7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10.4厘米 1960年出土于长沙杨家山南宋夫妇合葬砖室墓 炉直口,筒腹,平底,三蹄足.胎白质坚,除口沿一周露胎外,通体施白釉,釉色如象牙般柔和滋润.纹饰简朴, ...

  • 宋瓷收藏与鉴赏

    回顾悠久的中国陶瓷史,富有创造力的陶瓷杰作在历朝历代皆层出不穷.尤其是日本收藏的宋代陶瓷,从输入日本之时起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至今声名不减.宋瓷输入日本之后在茶道("茶の湯")中备 ...

  • 米黄釉的魅力究竟在哪?

    除了青釉,米黄釉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因其黄如米,故称. 有高温米黄釉和低温米黄釉,高温黄釉最早见于唐代,以寿州窑为代表,河北.河南一些瓷窑亦有烧造,唐代陆羽<茶经>有"寿州瓷黄 ...

  • 第一炉香,从战国飘来

    近日,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上映,许多网友直呼"诈骗",表示第一炉香变成第一炉钢.电影口碑扑得轰轰烈烈. 豆瓣评分截图 电影究竟是好看还是难看暂且按下不表, ...

  • 武汉博物馆 | 馆藏古代陶瓷精选

    宋 定窑白釉弦纹炉 尺寸:高5cm,口径8cm,底径7.7cm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著称,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古属定州,因此得名.香炉是焚香熏物的香器,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是常见器 ...

  •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 元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 ...

  • 玉雕香器 | 文人用香,风雅之境

    印象收藏  西方美学家康德.黑格尔认为,只有视觉.听觉是审美感官,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而于中国氤氲千年的传统香学,恰是文人追求嗅觉审美的极致体现.黄庭坚曾这样形容品闻『韩魏公浓梅 ...

  • 57图欣赏中国历代经典香炉,瓷器香炉有什么好处?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皇室贵胄.文人雅客还是深闺贵妇皆乐于香事:器随香形,因香而存在的香炉异彩纷呈,每个不同时代均有各自的特色和印记. 本文根据各朝代审美与功能需求的不同,展现每个时代的香炉,着重 ...

  • 熏炉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 ...

  • 古代香水制作揭秘:古代女子“体香”来源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很悠久,芳香物质很早就被古人用来香体.辟秽.改善环境.原始的香品,多用芳香植物制成,在今天看来,这是真正纯天然的香料.早期用香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有时就是直接插戴香草.屈原<离骚 ...

  • 却对香炉闲诵经,历代香炉大赏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