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的“堡”
卢森堡,Luxembourg中的bourg原本就有城堡的意思,也可引申为军事要塞。所以中文译名中的“堡”非常恰如其分,既谐音又谐意。
在卢森堡修建军事要塞,最早可能要追溯到罗马时期,凯撒征服的高卢,就包括比利时,当然肯定也有这里。
公元963年,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买下了这里,并开始在罗马人千年前留下的要塞上修建城堡。西格弗里德也就成为了日后卢森堡家族(卢森堡王朝)的创始人。到12世纪,城堡附近定居的人越来越多,14世纪时,卢森堡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要塞城市。
1320年,神罗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伯爵盲人约翰开始大规模扩建卢森堡的防御工事。盲人约翰后来成为了波西米亚国王,他的儿子就是日后著名的神罗皇帝查理四世(布拉格著名的查理大桥就是他建造的),查理四世同时也是波西米亚国王兼卢森堡伯爵。前文曾提到卢森堡王朝曾出过四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正是在查理四世时期,卢森堡从伯国升格为公国。
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卢森堡位于德国与法国交界处,1443年,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率领的勃艮第军突袭卢森堡成功,并占领了卢森堡。此后的几个世纪,法兰西和神圣罗马帝国这两大势力之间的斗争几乎没有停过,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而卢森堡所处的战略位置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勃艮第人、法兰西人、奥地利和西班牙哈布斯堡、普鲁士都曾占领过这里,并按自己的需要修筑过要塞。
可以说卢森堡整个城市就是个巨大而坚固的军事要塞,号称北方的直布罗陀。说它是“堡”其实有些小了。
1866年,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意图从荷兰手中购买卢森堡,普鲁士自然是强烈不答应,双方几乎要发生战争。于是1867年出台的伦敦条约,约定卢森堡实行中立,并将军事要塞全部拆除。不过三年之后普法战争还是爆发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德意志帝国成立,近代德国诞生。
虽然1867年的伦敦条约拆除了大量的要塞,但今天依旧还能看到一些要塞的残留。而卢森堡的要塞也成为卢森堡旅游的看点之一(虽然没什么看头)。在要塞的上面看到的修道院叫新明斯特修道院(Neumünster Abbey)。建于17世纪,法国人占领时期做过警察局,普鲁士做过兵营,纳粹占领时期做过监狱。现在是文化会展中心。
这座桥也是城堡的一部分,可以通行。
远处的卢森堡高架桥和下面的佩特罗斯峡谷,稍后会去。
我们将要参观的要塞叫伯克要塞(Bock),现在是世遗,门票6欧。
据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卢森堡的要塞曾达到最大规模,今天只能从这些残存的遗址上去想象当年的壮观了。
在里面有地道战的感觉,很多出口,有些地方像迷宫。
崖壁上的方洞是大炮的射击口。
这有点像长城。
从要塞看城市
残存的一座要塞城门。
前文提到的阿尔泽特河与GRUND区。
卢森堡的地形很适合修建军事防御工事,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
在老城区走走。
现在要下到佩特罗斯峡谷(Pétrusse),峡谷内原本有条佩特罗斯河,现在基本没有多少水了。
被峡谷分开的两个城区,要靠几座桥来连接。
东边的桥叫卢森堡高架桥(Passerelle),建于1859-1861年间。桥长近300米,距地面45米高,有24个拱形桥洞。
因为这座桥建的早,所以当地人也称它做“老桥”。
桥下有一个专为玩滑板设计的游乐场。
这是高架桥上,直接通往卢森堡新火车站。
从桥上看下面的游乐场。
沿佩特罗斯峡谷往西,另一座桥叫做阿道夫桥(Adolphe Bridge),阿道夫桥是卢森堡的一个景点,也算是卢森堡的形象标志之一。大桥总厂153米,中间拱的跨度达85米。
阿道夫桥建于1900-1903年,以卢森堡从荷兰分离后的首位大公阿道夫的名字命名(前文曾提及)。相比前面的老桥,卢森堡高架桥,晚几十年的阿道夫桥被称作“新桥”,不过新桥也有110多年的历史了。
远看老桥
远处的新城市新建筑。
宪法广场下方的花园。
圣母大教堂的尖顶。
一家160多年历史的银行
这是我们住的酒店附近,卢森堡郊外的一个小镇。
小镇的超市。
这里应该算是农村吧,很多放养的牛。
和我们差不多,早高峰进城车多,晚高峰出城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