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散文教学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其一
近年来屡屡曝出中小学生自杀,杀人甚至杀教师的恶性事件。如2013杭州一初中生因成绩下滑跳楼自杀的事件,2016年5月20日北京昌平区新东方17岁的王哲在教室强奸杀死16岁同学李易事件。2017年11月12日湖南邵东中学高三实验班第一名的学生抗拒班主任鲍方布置的作业,与老师发生冲突,而将老师刺了26刀最终抢救无效去世的令人愤怒痛心之事,而鲍方老师三年对他曾多方关照爱护。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自杀。这不仅让人惊讶,更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学生如此轻视生命,践踏生命,一桩桩无不指向教育怎么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应该呵护学生的生命和教会学生热爱生命。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却并非如此。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知识与道德分离的功利化的教育最终导致了中学生生命意义的缺失和生命质量的降低。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应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贯穿生命教育,首先教师本身对生命这一课题有深刻的认识。即爱护自身他人万物生命,尊重自身他人万物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 探寻生命个体的意义和生命社会的意义,如何提高生命个体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一点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散文是最佳文本。
一、庄子的生命认知---任何生命都有意义
高中语文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匠石之齐》:“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庄子笔下这颗栎树完成了自我认知的过程。承认和接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体的完整存在,而且甘愿当一棵普通的树,不羡慕果树丰收的繁华,不羡慕为舟船之树,甘愿为普通牛羊遮荫,最终却得以保全而成为参天大树。
生命的意义不能用大用、小用,有用、无用来简单衡量,否则我们很容易用世俗标准毁己毁人,庄子这一光辉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有心深刻阐释,将这一认知植进学生心中该是最佳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这一理念,才会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欣赏生命本身,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不自卑,不颓废,不绝望,永远向着阳光歌唱。
画家陈丹青在《退步集》中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作家周国平也如是说。这个观点不敢苟同,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都承载着父母等亲人的爱,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不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我们来到这世界,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因此生命一诞生就赋予了意义。当然陈丹青、周国平所论述的生命意义是从更高的标准---人的社会价值来阐述的。而这种认识并不适合人的本生价值。很喜欢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和蔚篮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和连绵的山峦.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大海,和繁花盛开的山谷.我和这个世界当面签下字据.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谁的歌声能与我共唱?无人、无人可与我媲美.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这个世上 当一切光芒熄灭,我仍将歌唱……我要歌唱太阳 ,直到一生中最后的时光!”
其实生命的意义很简单,为了看太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定要多么辉煌,多么灿烂耀眼,哪怕平凡如小草甚至微小如尘土。有这样的认识,将它灌输给学生,我想这对学生终身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