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569-石油资源告急,德国噩梦开始,二战德国最终输在了石油上?
提起纳粹德国,好战、“投机分子”、“野心家”,都是他们的代名词,其实这种印象,主要还是来源于纳粹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但即便如此,德国也不是真的无所畏惧,它还有一处软肋,这处软肋既不是武器装备落后,也不是财政赤字,而是石油资源的断供,正是这一处软肋,竟成为了纳粹德国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可能有些不理解,二战前期还在疯狂侵略他国的德国,后期处境怎么会变得如此艰难,很简单,德国的石油资源有一多半是来源于进口,这其中绝大多数又来自于罗马尼亚,
剩下的基本来自苏联、高加索、巴库油田,少量来源于伊朗等国,一旦这些国家切断供给,用不了多久德国前线就会一片瘫痪。
二战时期的德国,国内煤矿资源虽然不少,但油田却少得可怜,前线巨大的消耗让德国内部的供给根本跟不上,所以德国常常因为石油匮乏问题头疼不已。
1940年,德国本土的石油总产量为480万吨,加工成燃料之后,仅为320万吨,更令德国紧张的是,此时国内石油的储备量,只能维持三个多月的消耗,前提还得是在过去的和平年代。
若不是前期闪电战进展的顺利,德国恐怕根本拿不下西欧。
面对远处战场上的不断交火,国内储备的这点石油简直是杯水车薪,无论是坦克的开动,还是战机的轰炸,想要维持战争机器的持续作战,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石油供给。
而石油储备量最大的中东地区,早在一战结束后就被英法等国分割,而且为了防止纳粹德国的再次崛起,英法等国曾多次暗中阻止对德国的石油供应。
而罗马尼亚一边要供应德国,另一边又要供给意大利,还时不时地被苏联威胁一下,对于石油消耗量巨大的德国来说,根本是供不应求。
在国内石油资源储备量日益下降,加大进口又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面对战场焦灼的状况,德国将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多年来无疑是石油的“生产基地”,这片富得流油的土地,就算是直接在地上插一根管子,也能抽出石油来,面对巨大的石油缺口,难道纳粹德国真的没有对中东地区动心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实际问题,德国对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确实是有心无力,事实上,德国对于中东地区的渴望确实从未停歇。
德国早就明白,这些中东国家,都只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国,真正能在中东地区做主的,还是他们背后的英国。
但是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国家,想要从英国手中抢资源可是不太容易,于是德国就决定,在中东内部分裂英国的势力。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成功了,他们自己将会顺利得到取之不尽的石油资源,就算是失败了也不能怪到自己头上,于是德国快速着手安排。
1939年,纳粹德国政府向巴勒斯坦“友情”赠送了4000支来复枪,顺便还煽动了阿拉伯独立战争的爆发,这期间还不忘通过间谍四处为英国拉仇恨,并且还派出谈判专家,表示自己可以为沙特提供大量武器装备,这时候一心为了石油资源的的德国,简直成了军火贩子。
但是中东地区日渐显现的军事威胁,怎能逃得过英国的眼睛,即使当时的德国已经十分小心,甚至打算通过维希法国与伊拉克交涉,尽量避免过早被英国察觉,但尽管如此,这一切还没能逃得过英国的情报部门。
于是英国立刻出面干预,并出兵叙利亚等地,这样快速的行动,也就让纳粹德国在石油进口上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不能进口,那就只能硬抢了。
想要拿下中东地区对德国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倒不是因为这里的军事实力有多强,而是作为中东地区大门的土耳其,严重阻碍了德国的进攻。
土耳其不同于大部分国家,二战时期的国际社会纷繁复杂,大部分国家都进行了站队,要么在同盟国中,要么就在轴心国中,但土耳其并没有站队。
不仅如此,土耳其官方还宣称自己永远保持中立,但是一旦自己的国家被侵犯,盟军打我,我就倒向轴心国,轴心国打我,我就投向同盟国,反正我是谁也打不过,这样反而可以暂时自保。
况且二战前期的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的十分友好,德国不仅没有出兵的理由,相反,德国一旦进攻土耳其,为了保命的他们说不定就会立刻倒向苏联,这对于德国来说可是大大不利的。
因为这样苏联很有可能就会通过,黑海和地中海,拿到大量补给,自己国内的石油匮乏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给苏联送去了物资,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德国可不会做。
既然土耳其打是打不得,那我借你这里走一走还不行吗?
然而土耳其给出的答案是,走也不能走。
因为当时土耳其的中立政策,使得各国都不能从其领土上通过,要是有人强行“借道”,那开战就在所难免,这就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这仗不能打。
在这种情况下,中立的土耳其不倒向对方已经算是一种胜利了。
打也不能打,借道又不借,德国眼下的石油问题可是不能等人的,于是德国军方,又把主意打到了北部与苏联接壤的伊朗身上。
这时候德国在苏联的推进速度,简直可以说是起飞状态,伊朗不仅和苏联接壤,他的另一边还连接着德国占领区,况且当时的沙特等国家都已经在英国的掌握中,一旦英国想要援兵苏联,伊朗就是唯一的通道,所以伊朗也就成为了德国的新目标。
但不巧的是,还没等德国计划完,英国就已经和苏联联手向伊朗出兵,几个月之后就顺利与伊朗,签订了同盟国协约。
其实在这场战役中,伊朗本就是不情不愿,当时的伊朗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用透明来形容,军事实力弱,地位又不高,伊朗原本并不想参与这场世界大战,但是手中没有足够强的硬实力,又没有土耳其聪明,就只得被英苏拖下了水。
不出德国所料,英国向苏联运输物资的通道简直就是畅通无阻,整个二战期间,西方同盟国通过伊朗总共向苏联,输送了550万吨的物资,伊朗无疑成为了苏联坚固的后盾。
土耳其和伊朗两扇大门接连被堵,更不幸的是,1944年英美联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合成油工厂,进行了猛烈轰炸,有的工厂甚至被轰炸了两次,这就让德国原本就不富裕的石油资源产量急剧下降,就连德国唯一的石油进口源,罗马尼亚油田也被苏联占领了。
没有了石油,就意味着德军的军事武器基本上瘫痪了,即使是战斗力再强的坦克飞机,不久就会成为废铁一样的存在,失去石油供给的纳粹德国,仿佛成为了失去内力的武林高手。
可能德国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作为动力之源的石油,竟然成为自己开疆扩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被切断石油供给的德国相当于被扼住了咽喉,石油资源的短缺,无疑成为了德国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军元帅隆美尔说的果然没错,后勤保障,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