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弘治时期龙纹的细节和要点
明代官窑瓷器,有成弘不分之说,意思是成化和弘治时期的瓷器不容易区分。如果没有款识的话,可直接定为成弘时期。但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区别的。
首先是青花原料,成化时期用的是平等青,颜色比较淡雅。弘治时期用的也是平等青,但似乎颜色有些发黑。
平等青又叫陂塘青,这个字读杯不读皮,《江西大志·陶书》:"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也就是说这种青料用到了嘉靖中期。
按道理来说,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用的就应该都是这种陂塘青了。但我们看到的实物,正德时期的青料还有石子青,回青等。
回青不是中国土产,后来的嘉靖青花瓷主要使用回青和回青国产料混合的青料。我们来看看石子青是怎么回事。
《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
《瑞州府志》:"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
《正字通》:"卢陵新建产黑赭石。磨 水 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
后人多认为石子青就是无名子,又叫无名异。 明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
“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
从上博这件文物来看,无名子在弘治时期应该就已经在使用了。一直用到嘉靖朝。
我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无 款的成化弘治青花瓷中,偏蓝黑的应该属于弘治时期,偏蓝灰的则属于成化时期。
再者看龙的画法。成化时期龙头上竖着两根胡须,弘治时期变成横向。成化时期鬃毛向后,弘治时期则鬃毛竖起。成化时期龙下巴胡须为七,长短相间,弘治时期为五根,长短一致。龙眼成化时期一上一下,弘治成了比目鱼。
除了龙头以外,龙爪画法也不一样,主要看龙爪后的飘带。成化龙爪为三根,一短两长。弘治时期为四根,两长两短。爪子则都是风车一样的画法。
以上都是鉴别成化弘治时期龙纹的细节和要点。民间藏品真伪,就靠这些细节来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