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遇害后,婆婆曾拒绝葬她,打过她的丈夫两年后亡,子女不简单
《智慧的锦囊》一书中有着这样一句话:“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力量之一,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应是不可撼动的力量,是追求一个目标的根基,唯有坚定自己的信仰,再多的困难都将被克服,再多的反对声也无法阻止前行的脚步。
对于秋瑾来说,信仰又何曾不是这般重如性命的存在?她本是大家闺秀出身,是受包办婚姻痛苦的女性,可她却有着不逊色男子的坚定与胆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近代女性寻求平等解放的旋律。走进秋瑾的人生,方能明白何为一代巾帼女侠的英勇无畏。
一、当是奇女子,却也碍于封建礼制
秋瑾,于1875年出生在福建云霄,祖籍则是浙江绍兴。
秋家是一个官宦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满清朝官员,父亲一度担任了湖南郴州的知州,此外秋瑾的母亲亦是浙江望族出生。可以说,秋瑾自幼就是备受宠爱、衣食无忧长大的。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秋瑾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她喜好文史诗词,对文学知识熟练于心,并且自15岁起,秋瑾便跟随表哥学骑马拳术,可谓是文武双全了,而这也造就了秋瑾的个性有着不拘小节的大气,以及不愿意只做深闺女子的韧性。
尽管如此,可秋瑾还是无法免得封建礼制的影响。父母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还是包办了秋瑾的婚姻,将她许配给了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的王廷钧为妻。
在1896年时,两人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了夫妻。婚后,王廷钧在湘潭办了一家当铺,秋瑾也跟随着一起生活。次年6月,秋瑾生下了一个儿子,为其取名王沅德。
到1900年时,因王廷钧要赴京任职户部主事,秋瑾也一同前行,而在这里,秋瑾看到了战乱(八国联军侵华),为她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随后,秋瑾与王廷钧的感情破裂,则是让秋瑾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
二、夫妻感情破裂,秋瑾走上革命道路
秋瑾很快就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女儿,只是在女儿出生不久后,她与丈夫的感情已然出现了裂痕。
彼时的王廷钧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加之是朝廷官员,很是体面,每日都忙着应酬,久而久之便冷落了秋瑾。可秋瑾是高傲的,她又如何能够如封建女子一般忍受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呢?对于丈夫的冷落,她很快就反抗了,可这份反抗却换来了丈夫的家暴。
至此,秋瑾对丈夫心灰意冷,她本就受到了新思想熏陶,追求平等与自由,自然不愿意继续被这段不平等的婚姻所捆绑。于是在1904年时,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正是在这里,她认识了鲁迅、宋教仁等革命的先行者,在他们的影响下,秋瑾心中的革命种子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因此,在1905年时,秋瑾加入光复会,后又参加了孙中山先生所创办的中国同盟会。
此后的秋瑾积极投入了革命宣传工作,她主张女权、独立、平等观念,开展妇女运动并创办了《白话报》,为妇女解放以及民主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起到了先锋性的作用。
只是遗憾的是,随着1907年时安庆起义中徐锡麟失败了,其弟将秋瑾牵连其中,导致了秋瑾成为清军抓捕的对象。尽管秋瑾知道自己将要面临入狱和死亡,她也不曾退却,而是选择了留在绍兴。
7月14日下午,秋瑾被抓捕入狱,面对逼供她坚决不说一句话,甚至在第二天的凌晨,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而她年仅32岁。
这是秋瑾所选择的道路,也是她的大义凛然,用自己的性命去告诉世人,她对于中国革命的坚持,对女性解放的坚持。
那么在秋瑾就义后,她的婆家又是如何反应,她的一双儿女又如何了呢?
三、婆家的做法,一双儿女皆成才
在秋瑾死后,她的尸体无人带走,一度曝晒于绍兴街头,而她的婆婆还曾拒绝了为她安葬。
丈夫王廷钧则是病倒在床,正是在秋瑾牺牲后,王廷钧才意识到她的好,大病如山倒,在秋瑾牺牲两年后也离开了人世。
而秋瑾的一儿一女则是继承了她的坚韧。儿子王沅德在14岁时加入了同盟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正风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商人,是湘潭地区盛极一时的首富。为商之余,他也常常仗义疏财,不仅尽心于教育事业,也常常赈灾救民,在抗日时期也是全力支持抗日物资。
而小女儿王灿芝则是更具母亲的女侠风范,她自幼便拜师练武,后则是出于报国的理想到美国纽约大学留学,学习了飞机制造以及空军知识,此后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同样是积极参与抗日。
不可否认,秋瑾的一双儿女都不负其教导,成为了如秋瑾一般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小结:
纵观秋瑾短暂的一生,不说精彩绝伦,却不得不叹一句可敬可佩。生在封建时代的家庭中,秋瑾却成为了一个有着先进思想和独立灵魂的女性,敢于反抗普遍的男女不平等,也敢于用实际行动去解放女性,动员革命,如此女子,当真是敢作敢当、坚定至极。
在秋瑾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她的信仰,那是对女性的解放,也是对国家解放的渴望,所以她不顾自身的安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表达自己的信仰和主张。这份对信仰的坚定和追求固然值得我们学习,找到自己人生的信仰,活出自己人生的价值,方能不悔这一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