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摘要:书法作品中各个局部的安排、连缀,聚点成画而成字,集众字而成篇,形成书法艺术的整体美,也叫章法美,而章法美也就成了书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欲达此境界,就应当遵循“左顾右盼与相呼相应、计白当黑与虚实相生、阴阳调和与气脉贯通”的创作原则。古人对章法美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书法实践中善于运用章法的美学规则,并在书法创作上,诠释了章法关的“道法自然”与“中和”之关。

关键词:章法美;气脉贯通;道法自然;中和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15-03

一、引言

从逻辑学意义上讲,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按照一定书写规则,在平面空间或三维空间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仅指用毛笔在纸张或绢帛等平面材料上的汉字书写艺术;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用毛笔或硬笔在纸张上书写汉字的艺术,还包括用金属刀具在石料、木料、泥料、兽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上的印学艺术和刻字艺术。

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这是世所共认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情怀。沈尹默先生说:“它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表达人类丰富復杂的思想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只有懂得中国书法,才能懂得中国的艺术和文化。美籍华裔学者蒋彝先生说:“我们认为书法本身居于所有各种艺术之首位,如果没有欣赏书法的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美学。”①

欣赏书法艺术,即是欣赏书法作品的形式美。组成书法作品形式美包括四个方面:笔势美、字势美、墨法美和章法美。接受者通过对书法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来体验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美的特征、美的规律、审美意识和书法家的精神情怀。笔者在此仅从书法艺术的章法美谈些粗浅看法。

二、章法美是书法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章法是指书法创作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贯、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因书法作品是黑字书写在白纸上,有笔墨处为黑,无笔墨处为白,故章法又称“布白”;因书法作品是积字成行,集行成篇,由或长或短或疏或密的一行行组成的,故章法又称作“分行布白”。②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称为“大章法”;一字之中的点画安排、一字与数字之间的布置,称为“小章法”。布白的形式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经营得当,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③

章法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书体的变化,特别是书法应用范围的多样化,时代、地域的差异,书家个性风格的不同,为书家对章法形式美的追求创造了条件,新的章法形式不断出现。书家根据现实的需要或个人爱好,可以写出章法各异的中堂、对联、条幅、扇面、信札、册页、长卷、横披、榜书、笺条、砚铭、扇骨铭、笔铭、印章边款、题画、墓志、纪念碑记等。④

明·张绅《法书通释》云:“古人写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成终篇之主”。⑤章法向来为历代书家所重视,并且把章法看作是书法创作的头等大事。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⑥所以,在书法作品中各个局部的安排、连缀,聚点成画而成字,集众字而成篇,形成书法艺术的整体美,或者说章法美,而章法美也就成了书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注意的既不是点画笔势,也不是单字结法,而是一幅作品带给我们的总体感觉。

比如说:王羲之《兰亭序》有静气、逸气,颜真卿书有雄厚正大之气,杨凝式《韭花帖》舒朗如睛空星月,王铎草书如巨龙奔腾,郑板桥书如“乱玉铺阶”,都是其作品在章法上所给予我们的总体感受而言的。⑦

三、章法美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章法在书法艺术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它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以及笔力的强弱、气势的大小,乃至结构的好坏、意境的深浅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再者,点画有繁简、方圆、轻重,结体有大小、疏密、斜正,布置有宽严、聚散、虚实,创作书法作品时,必须处理好上下左右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每一字、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幅作品之间,从形式美的角度,作流通照应,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总体艺术安排,才能使字与字、行与行、字与行等相互之间有笔、有意、有势、有力。一般来说,在章法上遵循如下原则:

(一)左顾右盼与相呼相应

左顾右盼,本义是指向左右两边看,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出自晋左思的《咏史》:“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在书法艺术中引入左顾右盼,讲究分行布白,是谋求最佳的艺术效果。

明·赵宦光《寒山帚谈》云:“何谓顾盼?左右上下,往来有情是也。”⑧清·蒋和《书法正宗>云:“结字在字内,章法在字外,真行虽别,章法相通。”也就是说,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都讲究章法。清·蒋骥《续书法论》云:“前人作书,因一字之中点画重叠,或一篇之中有两字相并,或字不同,而点画近似,间用藏锋,变换章法。”又云:“凡点画,左右上下皆相逊让,布置停匀,又有回抱照应,斯为合法。”⑨

所谓相呼相应,是指字与字、行与行间首尾顾盼,既要相互避让,又要相成相就,前面的字、行既要写出自己应有的体型和风貌,又要为后面的字、行提供照应,而后面的字、行必须就来势而应之,尽量补其所阙。强调书法章法的整体布局与安排,必须相互避就,揖让顾盼,相互呼应,从而获得变化多姿,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⑩汉·蔡邕《九势》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11)字的结构和由点画连结而成的形势,要做到互相映衬,相互照应,彼此关连而使字字自然活泼,行行生动。而且,无论字数多少,篇幅大小,字与字,行与行,都是要讲究章法的。清·刘熙载<书概》云:“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12)

章法结构分布远近疏密、上下左右,笔势相连,相呼相应,错落有致,在于字的结构奇正变化,参差避让,以在对比中求统一,自然富有韵致。善于分行布白者,终能成为大家。

明·解缙《春雨杂述》云:“且其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是挈矩之道也。而一篇之中,可无挈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若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蝶芒,油然粲然。”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响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说:“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相反,只求形似,描字画字,满足于做个书匠,不讲究章法者,必定写不出好作品。

宋·姜夔《续书谱》云:“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清·笪重光《书筏》云:“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

(二)计白当黑与虚实相生

所谓计白当黑,是指布局时的一种空间分割方法。一幅书法作品中,有字的地方叫“黑”,无字的地方叫“白”;字中有点画处叫“黑”,无点画处叫“白”。

清·笪重光《书筏》云:“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书法家进行创作时,不但注意有字处的结体、布局,而且更能匠心运筹无点画与无字处的章法布局,使万毫齐力处的“黑”,与笔墨不及之处的“白”,互相生发,彼此映衬,益彰黑白聚散之趣。

《书筏》又云:“匡廊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稱”。书法中的黑与白,是相互对应的,墨处为黑、为字、为实、为有;白处为无字处、空处、虚处、无处。黑白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得其妙趣,溢其精神。白有字间之白、字外之白、行间之白、行外之白,在黑与黑、白与白的错综关系的艺术处理中,书法作品有无穷的美感。

《书筏》又云:“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出于布白。”“黑圆而白方,架宽而丝紧”;“画能如宝刀之割净,白始能如玉尺之量齐。”书法大家每写一个字,每写一行字,都精于算计,才写出书法的妙趣。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引用邓石如语:“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13)

在书法艺术中所讲的“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内含有形与无形、直接与间接、黑与白的辨证关系。结字、分布、章法中将笔墨所列之处称为实,笔墨未到的空白之处称为虚。结字中有虚有实,字之虚实不独表现在方框结构之中之左右二竖画,即一画中亦有虚实,或虚中有实,或实中有虚。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虚”与“实”的辨证关系,就可能出现败笔。

明·赵宦光《寒山帚谈》云:“字之左右相对体,或打围字,下左笔时可纵情落墨,下右笔时则毫不得纵,全要顾左。凡舒敛曲直,圆锐肥瘠,一一照应,始无后悔。否则败矣。”(14)

隋·释智果《心成颂>云:“潜虚半腹: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15)章法中讲究“虚”与“实”,不仅要在有笔处墨处求之,更要从无笔墨处求之。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算是一个艺术精品。清·蒋骥《续书法论》云:“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皆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16)

正如宗白华所言:“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17)

《记白云先生书訣》云:“内贵盈,外贵虚。(18)王羲之在此指字的结体为中心位置写得要丰满充实,字的周边写得要虚和萧散,即由内在的充实美而产生出外部的以虚为美。

清·蒋和《学画杂论》云:“《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19)虚实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书法作品的直观性与想象性,使作品获得完整、和谐、多变与含蓄的意境美。

所以,现代美学大家宗白华在阐述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时说:“右军云'实处就法,虚处藏神,故又不得以匀排为补空……这里说出了虚实相生的妙理,补空要注意'虚处藏神。补空不是取消虚处,而正是留出空处,而又在空处轻轻着笔,反而显示出虚处,因而气韵流动,空中传神。”(20)

(三)阴阳调和与气脉贯通

《易经》是构成阴与阳辩证思维的滥觞,书法艺术中也讲阴阳,且须阴阳调和。清·刘熙载《书概》云:“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云:“阴阳相应: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21)说明用笔必须内外协调,收放有度。用笔如此,在分行布白的章法应用上,同样如此。

气脉贯通本属于中医理论的范畴,后引入书法艺术,成为书法笔画、结构联系、分行布白的重要审美原则,同时也是书法创作思想、艺术规律上一脉相承关系的体现。

清·王澍《竹云题跋》云:“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俱全,而后为人,书亦犹是。(22)

《论书剩语》云:“古人书,鲜有不具姿态者,虽峭劲如率更,道古如鲁公,要其风度,正自和明悦畅,一涉枯朽,则筋骨而具,精神亡矣;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以为人。”(23)气脉贯通则强调笔画与结构之间、分行与布白之间和笔意与节奏之间的转换关系。

所以,清·刘熙载《书概》云:“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又云:“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国

在书法史上,凡能做到气脉贯通者,必然会有神品、妙品之作。明·潘之淙《书法离钩》云:“字之脉,章法是也。藏锋出锋,皆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气脉相通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浑融,皆支离而不相贯。吾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挥运之时,此时窥其妙矣!”(25)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云:“《十七帖》为右军得意书,其精熟处如庖丁解牛,神行官止,不可思议。余尝论:作楷书须有行、草意,使其气贯。”关于气脉贯通,清·宋曹在其书法实践中,颇有心得,他在<书法约言》中说:“使骨肉停匀,气脉贯通,疏处平处用满,密处险处用提。”(26)

四、章法美的“道法自然”与“中和”之美

历代书论家和美学家都认为书法起源于自然,认为书法是“观象于天”、“观法于地”的产物,“书”取法于自然之象,依照自然的变化运动法则而作。自然界万物的有序运行,是书法艺术的生成、书法艺术美的物质基础,也是书法艺术之美的本源。

东汉·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27)不仅阐述了书法与自然界的关系,还揭示了书法的起源和本质。

“万物负阴而抱阳。”在老子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阴阳相合,自然之道就是平衡。秦·李斯认为书法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文字的书写规律是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相契合的,所以他在其《用笔论>中说:“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28)自然界万物万象均是因阴阳的对立、变化、运动而构成。由于阴阳对立面双方的消长、盈亏、兴衰,因而有刚柔、动静、强弱等的多样统一和变化。这种对立面的变化、运动就是“形势”的体认与模拟,或者说,是它的体现。书法家用笔的轻重、疾徐、浓淡、断续、方圆,分行布白的疏密都以天地的阴阳、刚柔运动规律为依据。

唐·张怀瓘《六体书论》云:“夫物负阴而抱阳,书亦外柔内刚,缓则乍纤,急则若灭,修短相异,岩谷相倾,险不至崩,跌不至失。”(29)因此,作为书法艺术,无论是用笔,还是章法上,也应阴阳兼备,辩证得之,便是内外、刚柔、缓急、长短、上下、险夷、黑白等等之间的阴阳平衡。有了这种平衡,书法就会有风神,有神韵,有情趣。晋·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30)

书法艺术从自然发源,以自然为对象,按自然万物的多姿多态来构造其形体结构和章法布局。但是,经过书法家的创造,又达到新的自然状态,对自然又有所生发、有所升华。书法之意象,不是对自然万物的简单摹拟,而是一种经过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并且,最终这种艺术品又达到了类同自然的境界。

所以,清·刘熙载《艺概》云:“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31)古人从主张“肇于自然”,到主张“造乎自然”,不仅揭示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书家在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上有了质的升华。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舒阴敛,阳实阴虚,书家不但能得自然之形质,还能活泼地变化出无穷的形势来。道法自然,造乎自然,这便是书法艺术的玄奥之妙。

中和之美是以孔子的中庸思想为哲学基础的美学范畴。所谓“中庸”,即无过,无不及,在事物的两极中寻求恰到好处的中正。儒家的“中和”观念,既指人自身之内情与理的和谐,也指人与对象之间的和谐,以“中和”为美的美学观是儒家美学的核心。书法艺术中所讲的“中和”,是指书法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五合”交臻,神融笔畅,正奇俱妙,既是书法创作和鉴赏的审美标准,也是书法审美的最高理想和指导原则。历代书法家極为推崇中和之美,并以此为学书和做人的最高境界。

明·项穆《书法雅言》云:“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哉。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32)

古人对书法艺术章法美的中和之美有充分的认识。唐·欧阳询《八诀》云:“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宋·米芾《海岳名言》云:“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33)古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也力求中和之美,有意识地将中和之美的审美观运用于书法实践。

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云:“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纸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34)韩方明认为在动笔之前,对整体的章法布白就要心中有数;王羲之则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对笔画的粗细、字体的大小、结体的上下和左右搭配等,都应该细心把握。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云:“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35)又云:“凡字处其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然,要得到中和之美,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唐·孙过庭《书谱》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36)并且,古人在追求中和之美的同时,还借以书法寻求精神寄托。清·宋曹《书法约口》云:“布置有度,起止便灵;体用不均,性情安托。”(37)

注释:

①王艳军.中国书法全集(第1卷,前言) [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4.

②陶明君.中国书论辞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438.

③王艳军.中国书法全集(第5卷,卷首语)[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4.

④钟明善.书法欣赏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03.

⑤明·张绅.法书通释,周履靖、陈继儒同校,文见《夷门广牍》,

⑥杨成寅.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明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10):332.

⑦钟明善.书法欣赏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06.

⑧杨成寅.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明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10):419.

⑨清·蒋骥,《续书法论》一卷,文见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

⑩陶明君.中国书论辞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456.

(1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6.

(1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712.

(13)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498-641.

(14)杨成寅,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明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 (10):421.

(15)歷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93.

(16)清·蒋骥.<续书法论》一卷,文见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

(1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71.

(18)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38.

(19)(清)蒋和.学书杂论,文见蒋氏游艺录.

(2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89.

(2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713,216.

(22)(清)王澍.竹云题跋,文见乾隆初钱氏人龙刊本.

(23)(清)王澍.论书剩语,文见冰壶阁<化秘阁法帖考正》附刊本,

(2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712,690.

(25)明·潘之淙著《书法离钩》(卷三·论脉),文见《四库全书》,

(26)杨成寅.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清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10):70,29,264.

(27)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6.

(28)秦·李斯著《用笔论》,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篇》.

(29)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213.

(30)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38.

(3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716.

(32)杨成寅,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清代卷)[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6(10):264.

(33)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98,362.

(3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287.

(35)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31.

(36)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129.

(37)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10):570-571.

作者简介:李紫君(1992-),女,河南济源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研究。

(0)

相关推荐

  • 论书法大众审美的几个误区

    2021-09-12 08:09·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 向彬 高雨嘉 [内容摘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落实和推进美育工作是当前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树立正确的书法审美观又是书法美育至关重 ...

  • 古今书法名贴都避不开这个规律:浅议书法中的二维图形轮廓美

    一.原理的一点补充 前天我在艺术论基本原理中讲: 美是在N层的分歧与N+1层的统一:美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美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层是人类可以感知的存在之于人类大脑的影射. 与美相对 ...

  • 浅谈数学中的数学美

    数学本质上说,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只不过是高度浓缩的.极度概括的抽象反映而已,它具有美感,表现为"统一美,对称美,简单美,辨证美"等. 数学,无论是简单的代数几何,还是深奥的解析 ...

  • 浅议魏启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与文学美

    诸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发言的题目是-- 浅议魏启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与文学美 古贤评论书法作品有"形质性情"之说."形质" ...

  • 周高勇浅谈书法艺术章法形式

    摘要: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来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也是文明四大古国唯一保留悠久历史的基础.书法以汉字特有的规律和线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运笔.章法和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及审美思想,不断的实践美化书法形式,创造 ...

  • 雨中情,太美了!

    .................................................................................. 摄影.美景.美人.旅游.时尚 怎能 ...

  • 一篇文章告诉你,书法中的章法,到底有多重要?

    哈喽,各位同学大家好啊! 由今天来分享一些关于章法方面的二三事. 什么是章法?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写一个比较完整的回答,其实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原因在于,书法作品中的章法之说,尤其是软笔书 ...

  • 敦煌壁画中的女性,美绝了

    敦煌壁画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保存了大量绘画艺术精品.自隋朝以来,菩萨.飞天.乐舞伎等形象的女性化日益明显,唐代敦煌壁画继承了这一趋势,画中的女性服饰和装扮呈现了唐代的审美理想,反映了中国化和多元 ...

  • 浅谈实验室检查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 ...

  • 历代山水画中的树木之“美”

    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描绘主体,经历代画家苦心求索,已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在意境.气韵以及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都在山水画中得到完美体现的同时,山水画也以其丰富内涵独代具艺术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