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成吉思汗时期全部钱币,最高上百万,有没有认识的

元代


成吉思汗

元代银锭

至元通行宝钞、中统元宝交钞


1.大朝通宝 元之前身蒙古汗国

(约北宋间)铸【8000-15000】

大朝通宝

大朝通宝有银、铜两种,铜比银少,但两种数量都不多。铸期应是在元朝初期统一中国以前,面文正楷对读,书法浑厚雄健,背面有的有印文,但不知是何意,铸工甚差。大朝通宝铜铸小平钱。直径20毫米,厚1.4毫米,穿5毫米,光背。

2.大朝金合

蒙古汗国时铸【6000-12000】

大朝金合

铸造时期:宋代时蒙古汗国铸币

币质:青白铜

特征:折三和折十两种,钱文篆、楷两体

注备:金合者,折合金价之意;金,钱的代称。

钱文:有“大朝”二字,因此倾向于蒙古汗国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铸,但观其形制不类蒙古早期铸币,确切铸期尚待考证。

3.中统元宝 元世祖中统年间

(公元1260--1263年)铸【80000-100000】

中统元宝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4.至元通宝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1285年)始铸【4000-8000】

至元通宝

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

5.元贞通宝、元宝 成宗元贞年间

(公元1295--1296年)铸【20000-40000】

元贞通宝

元贞通宝,元朝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铸行。汉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两等,蒙文钱为折三型。制作清陋,文字不清。

6.大德通宝 成宗大德年间

(公元1297--1307年)铸【5000-15000】

大德通宝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行。钱文有汉文、蒙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有小平钱、折二、折三等。蒙文为折三型。光背无文。传世大都为小型供养钱,直径小于24毫米,文字拙劣。官铸钱,文字规范,深峻,厚重。少见。

7.至大通宝、元宝 武宗至大三年至四年

(公元1310--1311年)铸【100-300】

至大通宝

至大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元武宗海山,至大三至四年(公元1310-1311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等,边廓峻深,光背无文居多,有背云朵。

8.大元通宝 武宗至大三年

(公元1310年)始铸【2000-5000】

大元通宝

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铸,非年号钱。有汉文及蒙古文两种, 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匀。折十蒙文的发行量比较大,较为常见。汉文“大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均极其罕见,小型尤少,皆为古钱珍品。

9.大元国宝 武宗至大年间

(公元1308--1311年)铸【150000-2000000】

大元国宝

元朝元武宗海山,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10.皇庆元宝 仁宗皇庆年间

(公元1312--1313年)铸【3000-6000】

皇庆元宝

大元帝国仁宗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铸造。小平钱多见。另有小平,折拾型背上星月版式,存世极少。元朝仁宗,另有小型供养钱存世,亦颇少。

11.延祐元宝、通宝 仁宗延祐年间

(公元1314--1320年)铸【5000-12000】

延祐元宝

元朝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铸行的汉文小钱,钱文楷书,极不规整,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陋,文字拙劣。仁宗另铸有“延祐通宝”钱。

12.至治元宝、通宝 英宗至治年间

(公元1321--1323年)铸【3000-8000】

至治元宝

元朝英宗皇帝,至治年间(1321-1323)铸造。另有“至治通宝”钱,均比较罕见。泰定、至顺、元统等年间,至今发现的这类年号小钱基本上都是一些供养钱。供养钱即寺观内供神佛之钱,最初并不用作通货,其铸量自然不多,因近代有人高价收购,所以成了伪造的目标。凡真的供养钱大多铜色金黄,文字浅平,笔划圆浑。

13.泰定通宝、元宝 泰定年间

(公元1324--1327年)铸【3000-5000】

泰定通宝

元朝泰定帝,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铸行汉文小钱。铸文楷书 直读,有大、小二种,大钱铸制精工,边廓完整,面文清晰。光背无文。另有“泰定元宝”存世,两种钱币铸造量皆不大,存世量极少。

14.致和元宝、泰定帝 致和元年

(公元1328年)铸【4000-6000】

致和元宝

元朝 泰定帝 致和年间(公元1328年)铸。 谱载:“致和年号于历史上仅存在数月辄止,故是钱铸额不多,发现甚少”。从经手看,此小钱实物确已难得,此品字体清楚,且是大字版,风格元味十足,精巧可爱,足可把玩之小精品。直径16.8mm\厚1.8mm

15.至顺元宝、通宝 文宗至顺年间

(公元1330--1332年)铸【4000-6000】

至顺元宝

元朝文帝,至顺元年(公元1330)铸造。有小平钱和特小型钱。文帝朝另铸造有“至顺通宝”钱。元代除世祖、武宗与顺帝外所见年号钱多属供养性质,标准官铸小平稀见,虽铸工欠精但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6.元统元宝 顺帝元统年间

(公元1333--1334年)铸【3000-5000】

元统元宝

元统通宝是元朝顺帝元统年间使用的钱币之一。元朝顺帝元统年间(1332~1335)铸造。版式只有小平钱,大小有两种,一种在2.3厘米左右,还有一种更加小,直径在1.6厘米左右,钱文书写不工整,制作粗糙,存世极少。另有小平钱“元统元宝”存世,数量也不多。

17.至元通宝、元宝 顺帝至元年间

(公元1335--1340年)铸【2000-5000】

至元通宝

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

18.穆清铜宝 顺帝至正年间

(公元1341--1368年)铸【15000-30000】

穆清铜宝

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铸,供养钱。元代大部分时间通行纸币,铜钱铸量不多,有几朝仅见寺观供养钱存世,但它们也能进入流通领域。元代供养钱仍以年号钱为主,其制作粗陋,小型者居多。

19.至正通宝 顺帝至正十年

(公元1350年)始铸【1000-3000】

至正通宝

至正通宝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品类繁多,但规律划一,钱文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背穿上记年或记数用蒙文,以背穿下有无汉字记数可将至正钱分为三大类,地支记年钱,穿下无汉字,穿上蒙文为寅、卯、辰、巳、午五个地支记处字。至正通宝是元朝最后一种铸币。

20.至正之宝 顺帝至正十年后

(公元1350年)始铸【300000-1000000】

至正之宝

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

21.龙凤通宝 元末义军韩林儿 称小明王据亳州(今安徽亳县)建元龙凤时

(公元1355--1366年)铸【10000-30000】

龙凤通宝

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扶持下登基为帝,自称小明王,以亳州(今安徽亳州)为都,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并铸龙凤通宝钱。面文楷书“龙凤通宝”,由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龙字末笔短缺,”“凤”字下有一小点,字体端庄,钱背光而无文。铜赤如金,钱体浑朴,文字遒劲优美,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龙凤通宝存世比较罕见,是元末群雄铸币中的珍罕品种,仅有零星出土,有着高昂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

22.天佑通宝 元末义军张士诚据高邮建元天佑期间

(公元1354--1357年)铸【5000-10000】

天佑通宝

元末起义军张士诚铸。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种。直读,楷书,无光背钱。其中小平钱背铭以'一'字,折二铭'贰',折三铭'叁',折五铭'五'。因行用时间短,流通区域狭小,存世量少,较为精美,所以经济价值较高。

23.徐天启 元末义军徐寿辉迁都汉阳改元天启年间

(公元1358年)铸【20000-50000】

徐天启(天启通宝)

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有小平,折二,折三,面文楷书(折二又有见篆书者)书体端正,由于天启作为年号的时间很短,铸钱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属珍罕名誉品之一。

24.天定通宝 元末义军徐寿辉迁都江州改元天定年间

(公元1359--1360年)铸【2000-6000】

天定通宝

徐寿辉(1320年—1360年),元末起义军领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借白莲教起义,当年十月在湖北蕲水称帝,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共有治平、太平、天 启、天定等四个年号,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徐寿辉曾拥兵百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对后来朱元璋来推翻元 朝统治,建立大明 朝,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5.大义通宝 元末义军徐寿辉部将陈友谅据江州改元大义期间

(公元1360--1361年)铸【2000-5000】

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其头目徐寿辉,而于湖北武昌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铸“大义通宝”。依天启、天定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铜色红褐,制作稍逊,泉界素有“精天定,烂大义”之说。“大义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

26.天统通宝、元宝 传至正二十三年徐寿辉旧将明玉珍据成都国号夏改元天统时

(公元1363年)铸【无定价】

天统通宝

感谢阅读,关注小北,评论区免费鉴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