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源于自然,成于天然
南方的夏日,脚步要比北方慢许多。立秋过后,一直到处暑,秋老虎仍然未去。长夏漫漫,空气里的水分变少,燥意明显。此时,喝一杯鲜醇甘爽的白茶,再合适不过。
白居易有言:“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晨,微光透过太姥山缭绕的云雾,照射进山间的盈盈葱茏。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以其中白毫银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福建白茶,以福鼎白茶为代表,主要产区有福鼎、福安、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县(市、区),全产业链总产值预计150亿元。福鼎白茶连续11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20年以49.74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第四位。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域内除沿海地带的土质,大部分的土壤都适合茶树生长。福鼎白茶是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制成的白茶类产品的统称。根据茶叶的采摘标准不同及加工制作工艺的差异,主要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等。通俗来说,每年的3月份,大白茶刚发芽,采下嫩芽制作成的是白毫银针。过几天,嫩叶长出来了,这时候便不止采芽了,要采摘一芽一叶,制作成白牡丹。再过一段时间,叶片长多了,采下一芽多叶,制作成的茶便是寿眉。贡眉是品质较好的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占一半以上。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提及“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明代的田艺蘅曾在他的《煮泉小品》中详载了白毫银针的制法,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到太姥山之时,也忍不住为大白茶母茶树题诗一首:“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还留有石刻。清末,白茶作为端茶叶出口欧美,是身份显贵的象征。直到21世纪,白茶也是凯特王妃的喜好,成为英国王子婚礼纪念茶的制作原料。
与其他茶类相较,白茶的制作工艺近乎天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现多采用自然萎凋、室内加温萎凋、复式萎凋三种萎调方式。萎凋的本质是失水和酶解,使鲜叶中各自独立的化学成分分解或结合生成利于茶叶品质的新物质,如氨基酸、水溶性单糖等。白茶初制工艺流程: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精制工艺流程: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
福鼎的制茶季,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可以看到空地上茶青薄摊薄晾在离地70公分的水筛上,凭借自然的风力和柔和的阳光慢慢蒸发掉体内的大量水分,同时也将部分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排出。最后茶农们收叶进行慢火烘干,将萎凋后残留在茶叶内的多余水分散发出去,如此制成的白茶含水量达到国标规定的8.5%以下。制成的茶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
相较于其他茶叶,福鼎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新白茶有甜香和毫香,通常用“毫香蜜韵”来描述。这种毫香来自于饱满芽头上的细小绒毛。而存放三四年后的白茶往往会有“荷叶香”,香气已渐趋醇和,滋味渐柔,入口顺滑,茶性也由凉渐转平和。老白茶经陈年珍藏,不断升华醇化,甘爽绵柔,枣香馥郁。这个时候的白茶,亦茶亦药,品藏皆宜。老白茶多使用煮饮,以充分浸泡出茶叶的内含物质,一壶老白茶可以细细品上一整天都不厌。
福鼎白茶的自由基含量很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常喝白茶,有清火消炎,安神益脑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在福鼎,民间一向有喝老白茶治感冒的传统。
喝茶,顺应四时,才健康。
在当下,健康、自然的饮食习惯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追求养生,许多年轻人也加入“保温杯泡枸杞”的队伍。在炎热的夏季,泡上白毫银针,清甜回甘,解暑消火。秋冬季节,煮一壶老寿眉,茶性温润,滋味醇厚。
长期以来,白茶作为出口创汇的茶类,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美誉。在国内知名度低,许多人不识白茶为何种茶。2007年以后,福鼎白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福鼎白茶才广泛进入国内大众视线。“现在我喝茶都是要仔细品一品,以前没这么多想法。”福鼎市赤溪村村民钟维柯说。20年前,年轻的钟维柯在外打工,对于家乡太姥山上的茶叶一无所知。可现在,随着福鼎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他不仅回家开了间民宿,甚至还承包了几十亩茶园。
福建是中国白茶的主产区,白茶产量占全国近8成,而福鼎白茶作为福建产区的“主力军”,近年来主动担当起引领中国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责任。福鼎白茶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实施“质量立茶、科技兴茶、品牌强茶”发展战略,不断创新白茶发展新模式,打通白茶全产业链,带动实现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
从唐代至今,陪伴闽东人走过至少1300年的福鼎白茶,今天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太姥山的初秋,茶园里虫鸣声声,雾霭垂幔。秋高气爽,不妨到闽东去,跋涉太姥山,品茶香悠悠,享风味生活。
(《海峡农业》2020年第10期 记者 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