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尽头的旅程,不会完美的人生——《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和我以前说过的《天堂电影院》以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寻找”三部曲,这是中间那一部,我却是最后说。

这三部电影都拥有一个最显著的特质,那就是能浸入灵魂的音乐,《海上钢琴师》的主角是一个钢琴师,那就更能发挥这种音乐的感染力了。

海上钢琴师1900。

先介绍一下整个故事,主角1900(1900就是主角的名字)是个弃婴,被人遗弃在欧美承载移民的轮船上(就是泰坦尼克号那种),他被一个烧煤的收养,快乐地成长在下层船舱里,但一次事故,他的黑人养父离开了人世,1900消失了一段时间,等他再回到所有人的视线里时,他已经弹了一手好钢琴,之后他就一直在船上把弹琴当做工作 ,他曾经想下船,但最终没有踏出那一步,而是回到了船上,继续他的海洋人生,直到轮船报废,要被炸掉了,他也依旧没有下船……

整个故事其实是由1900的同事小号手托尼引出来的,他生活窘迫,想要卖掉自己的小号,乐器行的老板居然正好有一张1900的唱片,托尼就此开始回忆1900,最后老板也因为这个好故事而将小号还给了托尼。

小号手托尼

我小时候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尤其在最后,我还是蛮纠结的,认为这个男主角不下船,就这么和船一起被炸死了,是不是太可惜,也太自闭了,何苦不下船呢?离开船之后,凭他超绝的琴技,恐怕财富会数之不尽,用之不竭吧。

最终犹豫半天没有下船。

当时的我真不能明白这部电影的含义,和电影中的小号手托尼一样非常不解,但当我来到现在这个年纪,我突然明白了1900所说的话,所坚持的坚持。

我先绕开电影说点别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求一种完美的人生,觉得自己“应该”获得许多东西,也在努力的追求,却在追求当中消耗了所有的时间,回头看看,哪里来的完美,尽是苦涩才对吧。

1900所看到的陆地是一片充满了欲望,只有无尽寻觅的地方。

打个比方,像出身一般的人,都会想要爬得更高,想要更好的生活,并且觉得自己“应该”拥有自己梦想中的更好生活,男生觉得自己只要付出真心就“应该”获得女生的青睐(被那些幻想式的爱情故事和歌曲忽悠的,觉得真心换一切……),女生觉得自己拥有的美貌和外表“应该”配得上三高的老公(不是血脂,而是身高、收入之类的)。都觉得自己配得上更好,别人处境不佳或者平平凡凡都是理所当然,却没发现别人也这么看你。尤其东方社会价值观过度集中,实在难言幸福,因为每个人都在相互攀比,正因为在一个价值观里,所以也“容易”相互攀比。(这里的容易有多重意思,大家自行理解吧)

1900所在的轮船往返于欧美之间,承载着移民们的美国梦。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应该” 可以必须,在时间的加持下也一定会获得那些自己想要的,但殊不知,人生跟我们所想的并不一样,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都能获得的东西,到头来,或许只能得到那么一两样,甚至你本来拥有的东西都会失去。

所以人觉得自己“应该”获得的越多,你的痛苦就会越大,因为你根本没法得到所有,并且你越想得到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获得之前给你的痛苦也会越大。

就好比电影中的一个情节,主角1900和一个著名的钢琴师比赛,1900完全不懂这次比赛的意义,他不知道赢了这个比赛能获得什么,所以当托尼问他是否害怕时,他毫无畏惧,因为他并不苛求胜利过后的鲜花与掌声,既然不怕失去,又何来恐惧?

1900的回答是不知道。

1900从基础开始弹起(圣诞歌),从低到高,把自己的人生观弹了出来,而他的对手却在一开始就认真严肃,觉得非赢不可,否则自己将会失去那些鲜花和掌声。热身曲的时候就将烟摆了出来,挑衅1900,从心态上来,这个对手最开始就输了。而1900只在最后一个曲目时摆了一根烟,最终用琴弦将烟点燃。

最后1900用琴弦点燃了香烟。

1900在用一生来弹奏,而他的对手,三首曲子的变化不大,两人对钢琴以及人生的理解上,有着质的不同。

再说直白点就是1900用整个生命在理解着钢琴,并用这份理解去应战,而这位钢琴师则只用他当下的技巧来理解着钢琴,境界自然不同。

整场比赛没有一丝笑容的对手。

当1900他看到纽约那无数的摩天大楼与街道时,便退缩了,又回到了船上,这是一种畏惧吗?这是一种害怕挑战吗?你可以说是的,但也不是的。因为1900的挑战不在选择性的多样上,而在于坚持自我所带来的挑战,他可以用一架钢琴表达出每个看到的人的情绪,他可以用一架钢琴创造出无数个可能性。

这一段情节很逗,用音乐来诉说每一个人的状态和神情。

比如这个世上有这么多种乐器,有这么一个人,他每个月只练一种乐器,在二十年后,他终于练完了所有的乐器,可他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或许只会弹、吹、奏最简单版本的《欢乐颂》,二十年过去了,有人会觉得他是一音乐家吗?我们现实里所认知的音乐家,有一个人是精通所有乐器的吗?

相同的道理,难道海上的世界就不是世界了吗?不断来来往往的2000人乘客难道还不够多吗?1900一生所得到的掌声难道还不够多吗?他又何苦非得去和其他人争夺船下那几十亿人的掌声呢?像和自己比赛的那个钢琴师一样,本来在陆地上获得的掌声已经够多了,却依旧要来船上和1900争夺那2000人的观众,这种无尽的欲望带来的可悲正是电影讽刺的精妙之处。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站在多少地方去看相同的天空呢?不是旅游,不是浅尝辄止,我们的选择和欲望是无限的,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能得到的是极其有限的,否则那些无限的“得不到”将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过多的痛苦。

有时就算我们比不过竞争对手,也依旧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是吗?当然这里是他厉害

最后再说两句,这个电影最开始有个情节有点蹊跷,就是1900在父亲死后消失了很久,可突然有一天会弹钢琴了,大家就又发现他了,其实这是一个比喻,我特别了解,因为我父亲以前就是个还挺有人气的主儿,很多他的下属和朋友称我为少爷,被人夸,在饭桌上被人瞩目,但有一天孩子终归要离开父母,而只有在你有了可以发光的一技之长和能力之后,才能再次迎来别人的目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