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个能体味温度的家——《通天塔》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4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悬疑惊悚小说《熔炉》早就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通天塔》这个名字来自圣经,指的是当时人类想要修建一所通往天堂的高塔,但上帝觉得人类太狂妄了,便将所有人的语言打乱,让所有人合作不了了。
电影的剧情,聚焦在了四个家庭,他们因为各种困苦以及沟通问题,接连发生了一串悲剧,相互之间还有着至深的影响。
电影的地域跨度很大,从埃及到美国,再到日本,但诉说的东西都是一个,就是家庭中的沟通。就算说着同一种语言,沟通似乎也无法顺畅。
沟通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拥有了语言的我们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出超出其他动物的各种优势,但唯独在情感上,我个人认为却加深了隔阂。
网上的一张图片,情感只有一个是真正靠说的
尤其是这些年在中国也产生的一个热门话题——原生家庭,其实百分之九十产生的原因也在沟通。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电影野心太大了,因为导演不想单纯描写小家,还想将世界这个大家庭给描写出来,横跨的太多了,还要强行弄出关联性,导致对于每一个小家庭的描写都不够到位,人物心理的刻画也不够细致。
但我们还是先分析分析电影中的几个案例。
第一自然是布拉德皮特以及妻子,从对话和后面的情节来看,这一对夫妻本来有三个孩子,但死了一个,皮特就逃避了,不知道具体到底干了啥,但妻子对他已经流露出了深深的不信任,但从巴士上,妻子努力握住皮特的手,但等到皮特再想去攥她的时候,妻子很显然退缩了,这表明了什么?妻子极其爱皮特,但已经无法信任皮特了,害怕他在关键的时候又消失,让自己独自去承受痛苦,而这种不信任也是之后,两人要去化解的,说实话,后面描写得特别草率,我就不多说了。
阿富汗那个家庭很简单,是兄弟不合,才酿成了大祸。
相信整个电影,最值得说的是日本那个家庭,母亲自杀,父亲独自抚养聋哑人女儿。
绕远了来讲,激烈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性格使然,也不是自尊心很高。
而是自卑。
自卑导致的言语行为激烈,导致的喜欢搬弄是非,喜欢搞小动作。
上述这些情况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因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需要这样的,其实说到底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都很狂热,当时军国主义利用的就是国民的自卑情绪,日本作为东方国度一直无法融入西方列强,也不被承认,德国则是经过一战的战败,民族自尊心低到了一定程度,最终都因为自卑形成了狂热的民族主义……
今天正好是日本投降76周年
好像扯得有些偏题了,但相信,看得懂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日本家庭的女儿最初体现的就是攻击性,对比赛里的裁判,对自己的父亲,其实都这源于她的自卑,她因为聋哑,所以经常被别人调侃,甚至一直没有交过男友,导致她极其渴望证明自己,又导致了她极其渴望乱交。
她的父亲呢,其实也不太理解这个女儿,不懂为什么她这么具有攻击性。
语言的缺失,让她和整个世界似乎都断开了连接,所以她选择各种裸露,甚至在一个警探面前直接脱光了,搞得警探也是一脸懵。
但整个故事里,我为什么说这个女孩的故事才值得一说呢,包括刚才说皮特和妻子的故事一样,实际上,我们都懂,情感什么时候用语言传递过呢?
一个拥抱,一个用心的礼物,一个爱慕的眼神,一个从心底发出的微笑,每一样都骗不了人(当然现代人还有微信红包),也掺杂不了虚假。
皮特和妻子的感情,在相互攥手的那一瞬间明晰,而这个小女孩对连接世界的渴望与孤独在她脱光的一瞬间让人铭记。
她不是滥交,只是渴望扫去内心自卑的阴霾,渴望整个世界的拥抱。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这样,就算我们不聋不哑,我们也会经常自卑,在孤独的夜晚同样会觉得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所以,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个家,一个和睦,一个能相互体味温度的家。
当然有人选择孤独,甚至真的能克服这一切,但对我个人来说,只能说声佩服与羡慕。
城市再繁华,也没有一个家,对于一个人有意义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前年11月出版的小说《熔炉》,最近英文版完整版《The Crucible》也在陆续上架亚马逊中,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是本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