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一个生时寂寞死后却被膜拜的艺术家
年少的徐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心生寄人篱下之感,但由于他聪颖异常,六岁读书,九岁作文,十多岁作赋,被当地人称为“神童”,扬名远近。于是徐渭形成了郁郁寡欢,却又孤芳自赏的性格。成年后的徐渭,喜作诗文,多奇傲不羁,宣泄愤慨。二十一岁,徐渭入赘绍兴富户潘氏,开始对官场情况有所了解。于是他参加了乡试,在此过程中,徐渭结交诸多文友才子,艺术与文学修养得到极大地提高。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出生时,父亲已从四川辞官回到故乡绍兴。出生才百日,父亲就亡故了。好在母亲苗氏知书达理,持家谨严,对徐渭爱护有加。可不久之后,母亲与兄长也相继过世。徐渭曾服务于胡宗宪。当时胡宗宪总揽江南7省军务,负责剿除沿海倭患,位高权重。不过,他在政治上却依附 相严嵩。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后没多久,胡宗宪也被捕下狱,其幕府解散。此时,徐渭已经43岁,生计没有着落,又因为不肯为礼部尚书李春芳撰写以邀宠为目的的“青词”,受到威胁。此时诸事不顺,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竟使他发狂自杀。
徐渭对于这些意识形态化入诗歌最 大的贡献笔者认为是他将这些宗教类型的理论进行完全的世俗化,他用世俗化的内容改造了这些具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因子。这些带有理论性质的诗歌在他的笔触之下一点也不枯燥。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徐渭作画,不讲章法,不拘小节,不求形似求神似。相传他常常醉酒作画,在醉与不醉之间,大胆泼墨,随心随性,往往作出来的画作,反而比清晰时,更加逸兴遄飞,意趣横生。
徐渭得意时少,失意时多,但他在倒霉时也能自得自适,这是从王阳明那里学来的。他在狱中本来是披枷戴锁的,当他被允许解除枷锁时,居然还写了《前破械赋》和《后破械赋》!
人们介绍徐渭生平时,经常会引用这样一段话: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