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构成了社会主体?黑泽明的答案让人惊喜
谁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体,这一点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强者,是英雄,有人却认为是普通人。当然,我们的讨论远没有那么深奥,在大家都信奉弱肉强食的世界原则的时候,强者和弱者就会形成对比,强者掌控一切,弱者沦为奴隶。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原则,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之下,弱者似乎没有太多的路可选择。而强者通吃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我们该信奉什么样的生存准则?这是一个疑问。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很经典,导演也很经典,而故事所讨论的核心更加经典。本片就是黑泽明的知名电影《七武士》作为一部让影迷们折服的经典作品,黑泽明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故事来构筑自己眼中的世界,这需要我们一点点的认清,一次次的讨论。
《七武士》说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同时也说了一个复杂的道理,农民们经常受到山贼的袭扰,于是积怨甚深。起初,他们是不敢反抗的,然而当农民们忍无可忍的时候,反抗也就产生了。愤怒的农民们开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然而他们却无法自发的拿起武器。走投无路的农民们只能寄希望于请来武士帮他们对抗山贼。
然而农民们知道,武士们对于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战国时代的农民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权力在乱世求得生存,官府只习惯收租子,武士们也经常袭扰他们,山贼抢夺他们的粮食,然而农民们就只能任由各种势力的欺压却没法反抗。采用武士对抗山贼的方式虽然大胆,实际上却是一种走投无路的选择。如果有的选,农民们自然不会对武士有任何形式的青睐。
本片的故事就发生在农民们与武士一起联手对抗战贼的过程中。在求得七位武士鼎立相助之后,农民们有了靠山,最终选择了一种之前不敢想象的方式来对抗侵犯自己的力量。决战的时刻到了,当武士们出谋划策,最终与农民一起剿灭了所有山贼之后,究竟是谁获得了胜利这一点尚有争论,本片没有偏倚,一切答案尽在不言中。
黑泽明将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此延续了下去,究竟是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这一点看似清楚明白,实际上却依旧模糊。武士们通过与山贼的对抗重新温习了作为一个真正的武士该有的某些精神,而农民们却没有这么多的精神可言,在他们眼中,武士与山贼同样的可恶,而唯一的惊喜就是这两股势力经过了自相残杀后,小村获得了宁静。
农民们为什么要通过引进豺狼来驱逐猛虎,原因很简单,他们没得选,但凡官府能出兵剿灭山贼农民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困苦。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农民们只能出此下策来苟且偷生。山贼固然可恶,然而相对于山贼而言,武士依旧不是好人。
日本的战国时期,武士属于一种阶级群体,他们的作用就是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武士们就如同现在的雇佣军人一样,他们以战斗为自己的职业,因此,并不像农民那样能有所依靠的守护着自己的一方领土。武士们大都只能守护在自己的领主身边,然而当领主身死,失去了守护者的武士便会沦为浪人。浪人是没有依靠的,因此就如同流民一样,当武士失去了依靠,就需要对生活用作发愁,没有依靠的浪人在贫穷的压迫下就会做出来一些选择,为了生存,对于武士精神也是渐行渐远了。
这是武士的现状,作为一群没有依靠的人,作为一群只能依附在别人身后的人,武士存在的意义总是随着领主的地位飘忽不定,然而当武士单独成为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们是否会具有某种精神,这是本片所要讨论的话题。当武士们与自己之下的群体——农民相结合,是否会重新唤起武士精神。
从本片的结果来看,这种精神被唤醒了,然而看到了这种精神的武士会重新振作吗?显然不会,他们看到了这一次对抗的结局,结局并非是武士们联手农民们战胜了山贼,而是农民们成功的引来了武士帮助他们获得了安定。结尾处的载歌载舞确实是农民们 发自内心的高兴,然而这种建立在武士死亡上的高兴,并没有人关注那些为了保卫农民而死去的武士,是否算具有了武士精神。
当一个人作为筹码的时候,他跟普通人相比,是更加卑微的,存活下来的年轻武士看似从这场恶斗中获得了真正武士精神的洗礼,然而这场恶斗的结果却不是他获得了胜利。当农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的时候,年轻武士所感触到的武士精神究竟还能有什么意义?作为弱者的农民们最终让所有的强人闭了嘴,这个时候,谁还会说农民愚蠢?当强者机关算尽,弱者却能苟且偷生,然而苟且偷生也是生,强者只能面对孤坟。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