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贴忆秋白】怎样理解瞿秋白绝笔诗《偶成》?
作者:律国翔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22年加入中国ccp.,1927年在汉口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并接替陈独秀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中国ccp.中央第二位主要领导人。1931年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1934年红军长征后,瞿因病留在南方。1935年2月被国民p.军队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瞿就义前曾作一首绝笔诗,就义后《申报》作了如下报道(部分):
“1935年6月17日,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
瞿日读唐人书,忽见“夕阳明灭乱流中”,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秋白绝笔六月十八日”
如原件已失,这段当时的报道,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此诗因含义隐,涉典多,后来发表的各种版本多有差异。为正读者误听,准确理解作者本义,应该写一篇文章。
首先将该诗涉典处抄录如下:
1,第一句源自唐朝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诗:
寒树依微远外天,夕阳明灭乱流中。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第二、四句源自唐朝郎士元《题精舍寺》诗: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3,第三句源自唐朝杜甫《宿府》诗: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瞿秋白是个有很深文学造诣,并精通俄语的才子,他的绝笔诗四句,均源自唐诗。除第三句一字未动,其它三句都有改字:如第一句“夕阳明灭乱山中”把原诗中的“流”改作了“山”;第二句“落叶寒泉听不穷” 把原诗中的“木”改作了“叶”;第四句“心持半偈万缘空”把原诗中的“僧”改作了“心”。
《偶成》绝笔诗,是瞿的一次再创作,与原诗有一定的联系,(原诗就不在此注解了),但又赋予了新的创意。
应该怎样正确解释这首诗呢?其一应解读诗前的文字小序,其二阅读瞿秋白临刑前在狱中写的文章《多余的话》,其三研究1922—1935年的国内局势,其四审查瞿被捕至就义前的政治表现。知其环境,解其心绪,才能准确理解该诗含义。
诗的第一、二句,借述就义前夜梦中之境:“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也映衬了1934年—1935年rev.低潮时期,作者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对局势的细微观察,以及留恋山水美好但山川又为之哀伤的复杂心理活动。如改“乱流”为“乱山”,突出了一个“乱”字;“落木”改为“落叶”,(当然声音轻柔多了),说明落叶之细微沙沙声和寒泉哭泣声连绵不断,突出山川为义士悲伤的氛围。
第三句“已忍伶俜十年事”,“伶俜”源自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句,指孤独无依的样子。杜甫指安史之乱,秋白指国共之争。他为什么忍了十年孤独呢?《多余的话》中说:“对于政治,从1927年起就逐渐减少兴趣。直到最近一年 ----在瑞金的一年实在完全没有兴趣了”;“总之,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虚负了某某p.的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瞿秋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文人,当中国ccp.的主要负责人力所不及,是历史的误会。从1927年——1935年近十年中,rev.处于低潮,p.内斗争复杂,作者经历坎坷,心绪很是不舒。1931年p.的六届四中全会瞿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并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后到瑞金任闲职。现今身陷囹圄,且患结核重病,生存条件恶化,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觉得又委屈,又孤独,又无奈,又无望,但以他的文人性格都忍了下来。
第四句“心持半偈万缘空”,“偈”是佛家的禅语,瞿秋白无疑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又说“半偈”呢?他在《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其实,我对这些学问,的确是知道一点皮毛。”这可以说是对“半偈”最准确的注解了。他认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并不完整,只知道了一半。“万缘空”也可用《多余的话》的结尾语注释:“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试译全诗如下:
“在峰叠乱耸的群山中,夕阳忽隐忽现。落叶的沙沙声和寒泉的幽咽声交织一起延绵无尽,多么想永远听下去啊。十年来的孤独无依我已忍受够了。让我抱着还没有完整理解的理想和主义告别这个美丽世界吧”。
瞿秋白的绝笔诗,与其他烈士如方志敏、夏明翰、吉鸿昌、周文雍、恽代英等不大一样。后者的诗是对敌人明确的宣战,是视死如归的壮语,是对cc主义信仰坚定不移的最后的呐喊。而瞿秋白的诗是以学者和文人的方式向世界诀别的真言。文风虽不同,但骨子里的内容应该是一样的。瞿的诗充分显示了他为rev.献身的从容和对敌人残暴的轻蔑。
正因为诗意含蓄,历史上引起过很多争议和误解。瞿秋白在“文革”中因《多余的话》还有这首诗被定为“叛徒”。后经中纪委严格审查,瞿秋白同志被捕后“拒绝投降,”所留文字“一没有出卖p.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cc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p.,四没有向敌人求饶、乞求不死的任何内容,”只是有些“消沉”。作者就义前用俄语高唱《国际歌》,从容不迫,誓死如归,表现了ccp.员应有的气节。1980年10月,zgzy为瞿秋白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2009年9月14日,瞿秋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写这样一篇文章,不知能否起到纠正一些对该诗的描述、理解不准确的作用。如2009年河北省“p.史博采”第8期中鄢凤岭同志的“慷慨激昂的ccp.员绝笔诗”一文,(第 50页)把“落叶寒泉听不穷”写成“听不同”,不但意境没了,很显得俗气,与诗前小序也不对应。再如“心持半偈万缘空”中的“偈”写成了“褐”,褐是黑黄色的粗布衣服,“心”怎么能持半件衣服呢?并且在解释中,把“心”错写成“新”,“新持半褐”就更说不明白了。后边“坚定不移”、“rev.情怀”的结论显得牵强附会,朦胧难解,只是戴了一顶光鲜大帽子,逻辑上不够严密。
正因为这首诗含义隐晦,理解有异,而且瞿秋白同志是中国ccp.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人物,,绝笔诗的意义也绝非其他诗作可比。所以笔者才认为有必要探索和争鸣,还烈士以公道,还历史以真实。也为建国60周年贡献一点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