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误以为热咳,实则寒痰(余)
【研习】干咳
临床上大家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但咳嗽却迁延不愈,少则一两个月,多则数月之久。故医界有言:“诸病易治,咳嗽难医”
如今干咳患者屡见不鲜。而时医见其干咳无痰,多以阴虚燥咳论治,施以桑菊饮、贝母瓜蒌散、百合固金片、川贝清肺糖浆、养阴清肺汤、雪梨膏等,但均收效不佳。为什么?这是因为时医眼睛只注意“干咳”症状,而不知详审病机。
在经方系统中,对干咳患者,一般用诸如半夏厚朴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化痰降逆之方药。探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经方中医辨证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不是仅凭单一咳嗽症状而辨证。咳的痰是为辨证依据之一,但绝非唯一症状。具体要观其脉象舌苔及其他症状,随证治之。
如某中学老师,干咳咽痒3个月多,除了西药,服的中药方剂就有止嗽散、桑杏汤、麦门冬汤等。这些治疗不但咳不减反而愈来愈重。同时还有咽痒、口干、不思饮、嗳气、胸闷、短气,大便溏稀日行多次,舌苔白厚腻,脉滑细等。
分析:此患者虽有干咳、咽痒、口干等内热之征象,但同时兼有不思饮、嗳气、胸闷、大便溏泻、舌苔厚腻、脉滑等明显的痰饮内停症状,故从整体辩证,看似干咳无痰,实则皆为痰饮作祟,而口干、咽痒乃痰饮阻滞、津不上承所致。而有痰却干咳,是体内不能温化痰故无法咳出。
之前医者以桑杏汤、麦门冬汤等寒凉之药,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背道而驰,故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而采用温化痰饮之方如小青龙加减、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等治之,则必定取效。故以小青龙减麻黄、加茯苓陈皮,五剂后困扰数月的干咳不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