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杜撰:【梨树的记忆】(散文)
梨树的记忆
文/杜撰
那是一九六五年三月的一天,好像是个星期天,我和两个小伙伴上街去玩。看见不少叔叔阿姨在人民路两旁挖坑,好像要种树,我就对一位正在挖土的叔叔说:“让我们也挖两下吧。”叔叔看看我们,说:“你们还太小,待会儿树苗来了,扶住树苗,我们埋土好吗?”“好”,我们高兴极了。很快,树苗运来了,我们三个小孩一人扶一棵树,叔叔阿姨很快就把树栽好了。我们又帮着从临近的陕棉八厂生活区提来了水,给这三棵树浇了水,才高兴地离去。临走时,我问身边的叔叔阿姨,才知道种的是梨树。
那时,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也就十一、二岁。
没有几年功夫,梨树就长大了,把古城咸阳装扮成了街道果园。阳春三月,当你乘车从十里长街驶过,你会感到好像是坐船行驶在宽阔的江河上,街道两旁盛开的晶莹、洁白的梨花,就像是船舷掀起的两行银色的雪浪花;金秋九月,当你来到古城街头,两旁的梨树硕果累累,好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宝葫芦。
一九七七年八月,自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一天,我把和女朋友小焦的约会地点定在了八厂生活区大门西侧,就是我当年帮助栽种梨树的地方。我们见面以后,她指着身边的梨树生气的说:“你看你选的啥地方,梨树不吉利。”我笑了,在给她讲了种树的经过后,指着满树的梨说:“这梨就是我们感情的结晶和果实,我们的爱情也该收获了。”她笑了,笑的是那样美。
三年后,我有幸调到了八厂子校,当了一名老师。当时有段时间,自己身体不好,就只代一些体育、美术之类的副课。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带到了校门外的马路旁,让孩子们写生,对着树上的真梨画梨,并给他们讲了梨树的栽种、管理和维护,讲了街道果园的特殊风貌和意义。孩子们高兴极了,这次他们画的梨最像,也最好看,不用说,得的分数也普遍要高。
我曾经亲眼看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妇女领着一个孩子在街上走着,孩子突然向前跑去。妈妈不知孩子为什么跑,也紧紧跟在后面。原来,前面的树上掉了一个梨,孩子伸手就要捡,妈妈在后面喊不让动,孩子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还是伸手把梨捡了起来,并且掏出小手绢擦了擦。妈妈抬起手,似乎要打孩子。孩子却眨巴着不解的眼睛问:“为什么要打我呢?我把它捡起来不对吗?难道就非要让它坏在这里?我把它送给北门口那位拉胡琴的穷人不好吗?”妈妈的手无力地落了下来,又很快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亲着自己的小宝贝,笑得是那样开心。
后来,随着城市的规划改造,梨树还是被挖掉了。但古城梨香的那段佳话却被人们永远传扬。那一条条树枝好像是秤杆,一颗颗金梨好像是秤锤,它称出了古城人民的品质有多么可贵。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杜志祥,曾用名杜江、杜撰,系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农历1952年5月16日出生,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塔尔坡村人。1965年7月毕业于咸阳市塔尔坡小学,1966年7月,因“文革”作为咸阳二中初68级学生返乡务农。1970年5月招工进陕棉八厂,历任保卫科消防队员、准备车间保全工、子校教师、房管科科员、厂办秘书、厂办主任、企管办主任、行政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八方公司董事、高级政工师等职,曾被评为陕西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曾在中央及省、市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在香港发表报告文学,著有个人诗文集《玉树临风》、《圈子》、《感动》;正式出版散文集《照相》。
招 聘 启 事
三秦文学因平台发展需要,急需招聘平台编辑两名,平台宣传策划一名。要求:有一定文字功底,熟练操作电脑,有公众平台编辑经验者优先。
另,平台近期将开通写作讲座,诚邀有志之士加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联系。
三秦有你更精彩
《三秦文学》期待你的加入!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鱼 鹏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