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样板戏的难唱难拉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文:二黄导板
我曾经问过一些资深的专业演员和琴师,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样板戏,哪个难唱难拉?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样板戏最难唱最难拉。'
椐这些专业人士讲,样板戏难唱难拉,一是样板戏之所以叫样板,只有一种演法,唱法,拉法,不存在多个流派的多种演法,唱法和拉法。样板戏在群众中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人耳熟能祥,任何演员表演样板戏,稍有出入,立刻会被观众指出不对,是错的。
二是样板戏唱腔创作的原则是唱人物,唱剧情,唱感情,并不拘泥于行当流派的限制,只要有利于人物的塑造,各个行当,流派,腔系的艺术手段都可以运用。如《海港》中方海珍的唱,既有青衣的唱法,也借鉴了小生,甚至花脸的唱法,跨度之大绝无仅有。又如《红灯记》中说家史的大段念白,就是把京剧和话剧电影的念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等等。在京胡演奏上,也突破了传统的拉法,借鉴了民乐二胡,板胡,同时京胡演奏的技术难度也大大增强了。
三,样板戏产生于特殊的年代,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要求样扳戏要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反映在唱腔音乐创作上就是'调门高,速度快,节奏紧,力度强'。五个京剧样板戏的长度都在两小时以内,核心唱段基本上上都在八分钟以内,没有废腔废话,十分紧凑,这也大大增强了样板戏演,唱,拉的难度。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样板戏音乐会》
样板戏是在京剧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于特殊时代的产物。尽管在它产生的过程中受到'左'的文艺思想的影响,以今天的观念来看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经过几辈艺术家千锤百炼的打磨,其精湛的艺术魅力和传世的价值,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国家对样板戏'不因人废戏',容许它在京剧的传承中,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得人心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舞台上的专业院团演出,还是票界的京剧群众活动,样板戏都佔了相当比重,这也算是京剧传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吧。但是据我观察,尽管样板戏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但这些年来实际演出的样板戏,与七十年代电影版的样板戏,相去甚远,意思韵味都不一样,可以说演的不像'样板戏'。
首先从专业演员来看,全国有实力的中青年演员不少,但找不出一个能与童祥苓,李丽芳相比美的演员。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李丽芳扮演的方海珍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所显示的艺术霸气,己经不可能复制了,只能保持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之中,其他样板戏的主演艺术家也有类似情况。
京剧票界演样板戏的也很多。据我观察,不要说按专业的要求,单说唱吧,音准,扳眼,节奏,尺寸这些基本要求,很多人是不合格的。很多票友唱样板戏尺寸的精准度只有原唱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速度普遍后坠,没有劲头,也就谈不上人物激情。我看到的票友唱《海港》'进这楼房'一段,基本上上是个个开口就错,散起的过门之后,反二黄慢板开口就上板,要求唱,琴,鼓三者节奏尺寸完全契合,节奏是每分钟五十六拍。但唱的人,对板,头眼,中眼,未眼的强弱变化没表现出来,胡琴从头眼开始的回滑音没而做出来,鼓票也没有在中眼上用鼓健给予提示,结果开口就乱套。
京剧是精致的艺术,很讲究规范与规距。样板戏是进入现代戏剧体系的京剧,其艺术的综合性更突出,规范性的要求更高更严。尊重样板戏原作的规范,以严谨的态度来学习传承它,既是提高我们艺术水平的需要,也是尊重京剧经典艺术,对经典怀有敬畏之心的起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