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太极拳的松空、无为无不为的最高境界!这样做试试!

太极拳讲究松、空、还有“无相”之说。松,如何才算松?各人解释不同,理解不同,感受不同,体会也不同。我体会简单地讲,松就是平均、四面八方散开,像糖放在水里融化了似的。糖融化了,就是散开了,也就看不见了。此时的糖就体现了:松、空、无相。用这种感觉打拳,保持这感觉打拳,用这感觉推手,保持这感觉推手,但要注意寻找地心引力,是引力在呼唤你前进后退转动流动。松了就会上浮,下沉是引力在作用,所以要寻找引力。千万不要人为下沉,人为下沉那就不是沉,而是压。压了就不可能松。

太极拳要做到一个“空”字。如何做到空?须达无我境界。一举动都不从我出发,都似乎引力在唤我,对方散了我自然顺着进入。想想,手往空气里伸出,很轻松吧?但也有主次问题,主动伸手就是有我。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个发劲的“发”字也是不对的。发劲从我而发,必有我,但“无我”则不然,不是我发,而是自然而然被动而顺着去也。

王壮弘老师曾经说叫我看拳论只看王宗岳的,“其根在腳, 主宰在腰, 形於手指”此说法似乎并非是王宗岳说的,此话习拳的都在做,过去我也做。但现在我认为这个说法最多就是在术的层面,也就是说用这个方法搭手,会犯丢顶之病,既是胜者也逃不出手快打手慢之嫌,充其量是一个巧字。有人说要练听劲好坏,我并不赞同,因为听劲好的胜过听劲坏的也难逃手快打手慢之分。当然初学者也许必须要走过这个阶段?

我觉得最终还是要走到“空”,不空也就不可能明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拳论之要点。试想,如果我空了,对方如何知我?对方不知我,我却知人,能知人就能从人,能自然从人者焉能不取胜?

当然,如何理解空?许多解释不同。我理解为:不从我出发,意念都在对方,在空间,在引力 。

太极拳要求做到无我,我把它解释为不从自己出发,从地球引力出发。现在我又有新解释:假设对手有一个密封的空间,你要走进去,不管你用力还是用意,都难,那是因为你主动出发,用你去推了对方,就会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是只要你思想意识帮助对方“漏气减压”,在对方密封的各个部位开门开窗减压,对方没气减压了,你就会很方便地被顺着进去了,达到了你“推”对方的目的。因此,我们练拳不要总在自己身上琢磨,要把意放在空间运动。空间很大,随意都可以造型,诸如螺旋、波浪等等。久了,成为习惯了也就感觉似乎是螺旋?波浪?似有非有了。关键词:不从自己出发、对方漏气减压。呵呵,一点体悟,供参考

太极拳为什么讲后发制人?我觉得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明白,对太极拳的道理也是不明白的。我说说体会。拳谱中有这么一说:“拳者权(衡)也,犹如秤物----”我们知道一个天平称,哪一边加上了重量,另一边就翘了起来,另一边是因为这一边加了重量,哪怕是一羽之重而被动的翘了起来。我们打太极拳仿佛是个球,当这个球碰到了对方(不管是主动碰到对方还是被动碰到对方),注意在碰对方的一瞬间,就好像秤物一般分出秤的两边,哪边重就舍己从人,往那边如流体一般顺势而转下,形成了螺旋,向心而聚拢,另一边(外圈)则离心而转浮起。向心下沉相聚为实,离心浮起散开为虚。此时的实体(球体)没有半点顶抗之意(力),完全依靠地球的引力自然而下,将来力引入空处,落入地下(对方会觉得被引空的感觉),同时因实体落下而浮起的另一边(外圈)“虚圈”可大可小,威力无比,用到对方身上对方会觉得没有着力点,没法抵抗。这样一个运用为一手,它包含了掤捋挤按采列肘靠整个一圈的运动。它是因一羽之力(重)而动,还于其人而制人。

关于太极拳议论的力,无论大力小力,拙力,灵巧的力?我想都是力,都是要依靠人体肌肉,骨骼,支撑而来,所以,去大力、拙力,用小力、巧力、穿透力等说法还都离不开“用力”二字。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受力点必有压迫感。此为用力,只是用多少,怎么用的问题。然太极拳强调不用力,关键是在“不用”,不用力,那就没有什么大小灵活笨拙之分了。我想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少会有两条路,其一,由于对不用力不十分相信,所以就寻找少用力或者灵巧的用力,以小力来对付大力等等的方式,如此这番练来练去只是一个“术”字的层面。其二,真的相信“不用力”,彻底改变用力的习惯,寻找不用力的道理取而代之。但是真正能理解能明白“不用力”的道理是非常难的,因为人的生活中都在用力。要明白“不用力”的道理,不仅要打下“术”层面的基础,还得要有“道”层面的悟性。要寻找能不用力的太极拳之道理不换思维方式是不行的。

关于放松的问题,当一个人昏迷的时候,非常放松,也非常松沉。因为此时人的意志不再控制身体,而身体受着自然引力的作用,自然下沉,因此非常松沉。由此我想,沉重、放松是我们本来所具有,但由于我们的意识掌控“错”了,使其本来松沉的身体在运动中变得不松沉了。练太极拳的我们是否该换换“掌控的思维方式”,回归我们本来所具有的“道”。

聚与散至少有两个层次理解。

一、在己,二、在人。在己,也就是自己散开和相聚,我们平时讲的放大缩小,可以将来力散开,将来力转向对方而聚合,散开与聚合也是通过圆转来完成的。

二、在人,“杠杆原理”,也就是在接触点上,假想出力臂、支点。力臂后端是我们的重量移动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根据对方来力而形成的。“支点”是假想的,是存意念的,是空的“支点”。力臂围绕这个“支点”移动,因此形成了转动,这个“支点”也就变成了一个中心,一个空的中心(也就是一个圈的转动)。这个空的中心像水一样流动,本着舍己从人原则在在秤杆上流动,调节着力臂与力矩的长短,强化了杠杆作用,同时,这个中心也是不断地在变化移动。这个“支点”流动可以围绕对方形成公转,形成一个圈,这个“圈”合之(捏死蚂蚁)散之(五马分尸)。这个聚合过程,与自己身体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

练太极拳有人说不用拙力?这句话的背后还是没有离开用力,只是强调不用拙力,大力,蛮力等等,那就是以为可以用巧力,小力或者说什么合理用力等等。太极拳强调“显非力胜”,但是不用力却要能对付来力,如何办?这就是练太极拳人的最大疑惑,必须要换思路,否则是想不通的。不用力总要有东西代替“力量”,那是什么?是重量!自身重量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松空落地而产生了上升的能量(地球给予的反作用力)。重量是实体,能量是虚势,两者要分得清(开)又不能分离,互相圆通转换。如果有了这感觉,将此能量用于对方,对方会感到落空、起根、无法抗拒。这中间的东西也许仅可意会了。

(0)

相关推荐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力臂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20-10-23 16:06:16 说两句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力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力臂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

  • 【原创】如何认识太极拳中的“杠杆原理”?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

  • 太极拳的松空

    王壮弘老师学生http://blog.sina.com.cn/u/2174292460 太极拳讲究松.空.还有"无相"之说.松,如何才算松?各人解释不同,理解不同,感受不同,体会也 ...

  • 太极拳须知 :空 松 圆 活

    和美太极 太极拳练到较高级的阶段时,身体会产生悬空般的高大之感,全身好似一个庞大的气球.有了这种感觉,便可达到行气自如.活似车轮的境界.欲达此境界,必须先研究揣摩"空松圆活". & ...

  • 太极拳要旨:空松圆活

    太极拳教学视频 公众号 太极拳练到较高级的阶段时,身体会产生悬空般的高大之感,全身好似一个庞大的气球.有了这种感觉,便可达到行气自如.活似车轮的境界.欲达此境界,必须先研究揣摩"空松圆活&q ...

  • 太极拳 拉筋与化虚促成腰胯松空圆通

    通过丹田吞气拉筋,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腰胯松开,这样便能顺利.无阻碍地进行太极拳的走架和锻炼身体. 太极拳在走架的过程中,如果腰胯没练好,太极拳气机是很难练就的,对身体有害无益.前辈们对此留下的文字极为经 ...

  • 太极拳拉筋与化虚促成腰胯松空圆通

    通过丹田吞气拉筋,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腰胯松开,这样便能顺利.无阻碍地进行太极拳的走架和锻炼身体. 太极拳在走架的过程中,如果腰胯没练好,太极拳气机是很难练就的,对身体有害无益.前辈们对此留下的文字极为经 ...

  • 太极拳的“松腰”功夫,要有真实的修炼和感受,不要空口白话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 ...

  • 到底什么才是太极拳的松

        凡是,接触到太极拳的人们,无不谈及到松.可就是这个"松",困扰了所有的太极拳爱好者,一辈子习太极拳,探索.感悟.追求的就是这个"松".可是,至今,还没有 ...

  • 太极拳的松沉劲

    我师爷李雅轩先生谈到松沉时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 ...

  • 太极拳的“松、活、弹、抖”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