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手段对目标的边际贡献。
关于价值,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的无差别的劳动,而商品价值量则是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由此,得出了不同商品之间不同的价值量,然后在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影响下,形成了价格波动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看法。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价值是对工具或手段对目标的边际贡献的评估。譬如食物对生命安全的作用,馒头对吃饱的作用,跑步对健康的作用。
这是效用价值论的看法。
边际贡献的意思,是说增减一个单位的手段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比方说吃一个馒头对吃饱的作用,就是馒头的价值。
人在极饿的情况下,吃第一个馒头对缓解饥饿的作用最大,因之价值最大,吃到第五个吃饱了,第五个的边际贡献就低,再吃就撑了,边际贡献从正转为负。这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两种价值的区别:前一种是基于供给端而言的,后一种是基于需求侧而言的;前一种讲生产,后一种讲效用;前一种指使用价值,后一种指劳动价值;前一种更客观,后一种更主观。
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目前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定义,即价值是手段对目标的边际贡献。
其一是因为在大众语境里,我们说某事物有价值,实际上指的是这个事物对某个目标而言有用。如果没有用,我们就说没价值,或者作用不大,我们就说没啥价值。
其二是经济是由需求牵引的。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们所以搞这个搞那个,是因为我们需要。依据劳动量定价值容易有苦劳没功劳,依据作用定价值是只看功劳,不论是否苦劳。
其三,需求确实是主观的,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同一事物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效用,因而也就有不同价值。因此,才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套利的空间。
谈价值的时候,一定要锚定目标,即是基于什么而言的;也一定要说明手段,即为价值物定性,说明到底是什么东西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去定量,数量越大,价值越大。
| 李悦源
| 20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