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邵道明作品:清明的思念

清明的思念

邵道明

乡下老家院子里的一棵杏梅树,枝繁叶茂,树龄已达十年以上,树身树冠粗壮而庞大,笼罩半个院子,遮天蔽日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尤其是清明前后的落花季节,每日清晨,白色飘逸,花瓣满地。特殊的季节,也让人心生惋惜与哀思。春雨伴清明,两只花喜鹊又来光顾,落在杏梅树枝头发出一阵“喳喳喳”的叫声后又飞走了,听到这般叫声,非但没有喜悦,反觉些哀伤与凄凉。

悲凉的落地花瓣和鸟叫声,让我想起了慈爱的母亲和我那英年早逝的大弟道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和大弟先后走进军营,同在54军属下当兵,40年前,我俩又同时参加了那场南疆自卫还击战。

一个家庭兄弟俩同时去了生死难料的战场,,当时可是碎了我母亲的心。两个儿子去前线后长时间音信全无,有传言说我们兄弟已经阵亡,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我母亲的耳朵里,从此母亲听不进邻居们的劝慰,整日以泪洗面,沉浸在对一双儿子的挂念之中,饭吃不香,觉睡不实。母亲不敢向人打听消息,生怕传言变成了现实。只有一个劲地烧香作揖磕头,祈求神灵保佑两个儿子平安。白天,她老人家躲在家里悄悄哭,晚上就到荒郊野外没人的地方放声哭。

战争打响后,我和弟弟道坡所在的161师和160师分别配属友军纵深穿插异国境内,作战任务是夺下制高点,占领战略要地,切断敌军退路和阻止敌人的增援,确保主攻部队的侧翼安全。弟弟当时已经是无线电台主任,跟随160师前线指挥所负责前后方所属部队无线通信联络。战场上,我们兄弟间虽然音信全无,却都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军人应尽的职责,异境作战,战争条件艰苦,兄弟俩一心想着各自的战事,家里什么情况和发生的事我们顾不上多想也全然不知。

3月中旬,随着撤军命令,我和弟弟都带着满身的红泥土幸运地回国了,我清楚地记起那天回国时的情景,指战员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撤之时,个个胡子拉碴,满身的红泥土,有的军服被挂烂,有的裤子不遮体,而他们随身所带的枪支却完好无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群群看似极其疲惫的中国军人是幸运者,当他们回撤越过第十号国界碑,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一个个膝下情不自禁地发岀“扑通、扑通”的声音,这声音,是跪拜自家国土的声音,发自内心的第一时间去亲吻自己国家的土地,然后起身,个个泪眼汪汪地往回看,再看一眼曾经朝夕相处、如今魂留异乡的战友们……

一个多月后,部队把我和弟弟的两个三等功喜报寄到家乡。一时间,兄弟俩双双上战场,又双双立战功的事,在家乡传为佳话。两个儿子活着回来,母亲忍不住激动,瞬间又哭成了个泪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伫立于母亲和弟弟道坡的墓旁,又想起弟弟道坡生前最后一次向我的道白:“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忙于单位的工作,没有回老家孝敬二老是我长期的惭愧,等我三年后退休,一定像你一样回到家乡好好报答和孝敬老父亲……”

弟弟没有等到这一天,与我同时参战的弟弟道坡因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把年龄定格在57岁。“雁过有声,人过留名”。在金钱社会的今天,弟弟道坡视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国家、和部队给的,把金钱看得很淡,在市审计局工作期间,从审计员到科长,保持勤奋、谦虚、谨慎、秉公、廉洁。不为金钱所动,成为本地审计战线公认的廉政典范。弟弟不幸离世后,单位领导和同事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好党员、好干部,更是为人忠厚的大好人。

在催人伤感的清明季里,与逝者天地对话并写下这篇碎笔,以此告慰九泉下的母亲和我亲爱的弟弟。

作者简介邵道明,笔名星点,河南西平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军旅15年,参加南疆自卫还击战并立功,1985年转业国企工作,2013年退休。喜爱旅游、摄影、读书、写文。现任银河悦读副总编。

思念·感恩——清明节主题征文启事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追忆先贤、祭奠亲人的节日,在此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怀念亲人在思想深处受到教益和启迪,心灵上得到净化和飞跃。清明时节,男女老少都要到逝者的坟前追思哀悼,甚至悲伤饮泣。为什么?因为人们心中怀有思念和感恩,当然,不少人恐怕还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吧。为了更好的追忆和祭奠我们的先贤和亲人,缅怀先辈的业绩,感怀亲人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诲,天中晚报决定开展以“思念·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征文体裁为散文、诗歌,散文900字以内,诗歌30行以内。要求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抒情、记叙、白描等手法写作均可。

2.文章必须是原创,文字清新,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用词准确,禁止带有迷信或封建色彩内容的消极作品。

3.本次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4月3日,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天中晚报副刊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