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有良知,世上哪来的坏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如果每个人都有良知,世上哪来的坏人?
导读:
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阳明心学解读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皇帝荒淫无道,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思想日益陈朽,根本解决不了社会与人的思想问题。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王阳明跳出 “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的僵化思想窠臼,从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出发,最终在龙场悟道。
他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良知,但总容易被人欲所蒙蔽,只有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让良知被“猪油蒙了心”。否则,这个世上总会出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还有恶贯满盈却死不悔改的“强硬派”。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有“两面人”。艺术来源于生活,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赵处长,通过“老戏骨”侯勇对他淋漓尽致的演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剧中,这位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吃着炸酱面,每月只给母亲300元生活费,过着极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表面上是个难得的清官,生活简朴,省吃俭用;工作上如履薄冰,谁也不轻易得罪。
实际上,他贪污受贿了2.3亿现金,从银行运来十二台点钞机,竟然烧坏了六台。被查后,在他声泪俱下的哭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守财奴的形象:即使贪了那么多的钱的,他连一分钱都没花。
要知道,他虽然只是个处长,他手中掌有全国矿产资源的审批权,副省级干部来见还要排队等候。
我们总发现那些腐败分子大多是“两面派”,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他们之所以要伪装,是因为他们还有良知,所以他知道表面上要装得人模人样;但是由于私欲邪心太重,把良知给蒙蔽了。
而且私欲越大,对良知的蒙蔽就越大,当犯罪的成本低时,很会有更多人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毕竟这个名利的诱惑太大了,一旦良知被蒙昧了,做人做事就会自欺欺人,自以为是,甚至病入膏肓还不自知。
所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些“两面派”表面上有良知,其并不是真知,真知是笃定的,不用去伪装,当“两面派” “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理论上说,“人人可以成圣贤,个个可以为尧舜”,但关键是我们要不断的“克己”,我们的良知就像经常擦拭的明镜一样越来越纯净与光明。
那么,那些恶贯满盈却死不悔改的“强硬派”有没有良知呢?王阳明时代的除了高高在上、荒淫无道的正德皇帝,还权倾天下、残害忠良的大太监刘瑾。刘瑾靠着正德皇帝的信任,把坏事干绝,但最终他只不过是一个棋子。
正德皇帝在利用刘瑾把朝中的文官势力都打压之后,他已经失去了用处,最终以“反逆”罪被凌迟处死;而此时的正德皇帝却摇身一变,为民除害,成为正义的化身,所有正德干得坏事都让刘瑾一人担了。
话说刘瑾之死,按照惯例,死刑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死刑。但正德皇帝朱厚照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下令立即执行,“张彩狱毙,磔其尸”。据记载,由于刘瑾得罪的人太多,他的凌迟之刑持续了3天。
而当时规定:凌迟要割3357刀,还不能让犯人中途死掉,第一天先割357刀。许多受害人亲属花一钱买其一片肉,去祭奠死者,也有生吃刘瑾肉以泄愤的。
还没听过,历史上还有哪个能超过刘瑾之恶能让百姓如此之痛恨之人。那么这样的人,有没有良知呢?
如果要是有良知,又怎么会如此歹毒,让大家恨之入骨,要啖其肉呢?可以说,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由于去了势,很多人变得阴鸷。他们连伪装都不要了,直奔其恶,彻底泯灭了良知。
因为,那些恶的人也知道,他们犯下的罪行滔天,走的是条不归之路,怎么都是个死。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当人的魔性占据主导时,人的良知也就退居幕后了,人就会变得丧心病狂与鬼肆无忌惮,连鬼见了都可怕。
最后,所谓的“知行合一”是指:当人有了良知,就会在良知的指引下而会有所行动。也就是说,良知是行动的主意;行动,是做一个良知功夫。换言之,良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良知的成果。
图来自网络,文为原创,欢迎关注[窗外的白杨]原创文学平台,给你的精彩人生留印,联系方式QQ:76525508,来稿请投信箱76525508@qq.com,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确保稿件为原创首发,随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确定用稿后请加微信号76525508,便于领取稿费,稿费为全部收入百分之八十,低于5元的不再发放,留作平台运营。稿费包括赞赏及流量费,月底发放(流量费平台每月底才会发放)。优质稿件,将在“今日头条”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