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元宵到了,走百步、吃元宵,但是要注意...
各位朋友,大家好,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正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也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玩之外,就表现在"吃"上做文章。据考证,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和养生保健息息相关。
古人认为,在元宵节当天,出门走走可以预防或治疗诸多疾病,这就是习俗“走百病”的由来。
明代陈洪谟《地里志》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妇女相邀,成队宵行,名曰'走百病’”。后来这项活动越来越盛大,参与的人越来愈多,也就没有性别之分,男女老少都一起热热闹闹的参与。
“走百病”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健身方法。清代名医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坐久则络脉滞,步则舒筋而体健,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走百病” 都是值得推广的廉价健身处方。“走百病”时,场地空气良好、视野开阔;上下肢协调运动,配合深 而均匀的呼吸。健康人高于每分钟120步的 “走百病”,对身体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可舒筋提神,健康身心。
中医认为,身体活动起来有利于气血运行,气血通畅更顺应春季升发之势;但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出门“走走”建议选择人少安全的地方,可以在居住地周边活动或以居家锻炼为宜。
时值冬春之交,三九已过,但是天气乍暖还寒,元宵节吃汤圆、元宵,除了寓意喜庆、团圆外,还能温暖脾胃、调畅气机、抵御春寒。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要注重阳气的生发,同时又要避免生发太过。为了抑制肝木旺以克制脾土,饮食中应注重增加甘(甜)味以补脾,元宵(汤圆)中都含有豆沙、芝麻、花生、杏仁、核桃、枣泥等味美甘甜的食材,正是这一养生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汤圆并非人人适宜吃。汤圆多是糯米做成,糯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出汗、气短无力等症,尤其适合于冬春季食用。
但糯米性温,粘性大,不易消化。凡是湿热痰火偏盛,表现为咳嗽、发热、腹胀、便秘等症状者,都应该避免食用。
汤圆也不适合儿童和患病的人群。汤圆是典型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的三高人群,超重、肥胖人群也不适合多吃;儿童肺脾肾三脏常虚,糯米性粘,平时大便难解或大便糖稀等容易消化不良的儿童,建议少吃,避免加重脾胃功能负担,造成食积。
甘入脾,汤圆味道甘,含糖量特别高,有缓滞的作用,对于手术后病人、胃肠溃疡、胃肠炎病人来说,若粘滞腻性食物吃的过多,就会减缓肠胃蠕动,使得肠胃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腹胀、打嗝、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汤圆糯米不易消化,吃的时候不妨搭配一些有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生白萝卜等,或是一些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平抑汤圆带来的滞缓副作用,降低对脾胃的伤害。
吃元宵要掌握好时间。刚煮好的元宵,表皮和内馅的温度都很高,因此还有“烧心蛋”的戏称,如果吃的过急或者用力过猛,咬开后容易被烫伤口腔和咽喉,特别是缺乏生活经验的儿童。
养胃要从细节做起,美食面前适可而止。建议每天汤圆不能多吃,以小碗品尝为主。
吃了汤圆就应该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建议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的汤圆。
平日容易便秘者可以选择杏仁馅;须发早白者可以适当多选择黑芝麻馅;容易精神疲倦,注意力难集中者可以适当选择核桃馅;容易饥饿、消谷善饥者可以选择红豆馅……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