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人的八路军,装备680支冲锋枪,这些枪怎么来的?
说起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步枪、机枪、迫击炮。要说八路军在抗日作战中也使用过冲锋枪,很多朋友可能就觉得有点不可信了,会认为这又是神剧的创造。
其实抛开那些胡编滥造的神剧,八路军确实使用过冲锋枪。冲锋枪的具体型号除了在军阀混战年代比较常见的花机关外,主要是晋造的汤姆逊冲锋枪。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一组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照片,虽然照片中红军战士的军帽并不常见,但这的确是红军。在这些照片中便有红军战士使用花机关的照片,还有数十名红军战士人手一把汤姆逊冲锋枪的展示场景。
红军抗日先锋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在此前的东征作战中曾缴获了不少晋绥军的武器。而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可以制造大量的晋造汤姆逊,据说月产最高峰时可达900支,总产量估计在40000支,晋绥军部队的冲锋枪可装备到班,还可集中装备部分突击队。
所以在全面抗战前,红军中有这么一支装备了汤姆逊冲锋枪的部队也就不足为奇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这批冲锋枪便可能装备在了115师,也有可能在留守陕甘宁的部队中。
而据全面抗战刚开始时120师和129师的武器统计,这两支部队中也是有装备冲锋枪的。
如120师的武器统计中,有1支花机关,67支手提机枪;在129师的武器统计中,花机关有3支,手提机枪有72支。其中花机关即为MP18/28冲锋枪,而手提机枪一般则指晋造汤姆逊。
很显然,这些武器随着八路军走上了战场,也必将会在战斗中使用。
在笔者所掌握的资料中,八路军具体使用花机关或晋造汤姆逊的战例并不多。这个不多一方面是笔者手中掌握的资料有限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很多战斗细节中,不会专门记载战士们使用什么武器发挥了什么作用,尤其对当时相对装备量并不大的冲锋枪来说,更是如此。
不过资料少,却不代表没有。
廖汉生将军在抗战时长期在120师战斗,在将军的回忆文章中便提及了一场八路军使用冲锋枪的战斗。
这一仗发生在1938年3月,是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之战中的一场战斗。据时任716团政委的廖汉生回忆:
在神池战斗中,团警卫连用的是阎锡山部制造的手提式冲锋枪,打连发,弹头是锡制的,越打越软,一会儿就不行了,于是战士们举起冲锋枪跟敌人格斗,枪又太不结实,一打就把枪把子打断了,结果该连伤亡不小。
以上是廖汉生将军回忆文章的原文,关于晋造冲锋枪子弹的弹头问题,笔者不太懂技术上的细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八路军的战士们对晋造冲锋枪的质量及性能是评价不太高的。
由于太原兵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及子弹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这种冲锋枪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损坏,经常出现卡壳甚至是炸膛事故,另外无法长时间连续射击。这种冲锋枪的寿命也不长,经常用几次就报废了,弹药还很难补充。
虽然说120师在开赴战场时,确实有一部分冲锋枪,不过单单就716团警卫连所装备的这批冲锋枪,其实也值得另外探讨一番。
八路军120师716团是由红2方面军红6师及陕北红军28军合编而成的,其中1营、3营及团直属队大部是红6师编成,团直属特务连和2营是红28军编成的。
716团编成后不久,团长宋时轮带2营(4个步兵连加1个机枪连)组成支队,军史上常称之为宋时轮支队,此后独立活动。
而新的716团团长由贺炳炎接任,我军恢复政委制度后,原副团长廖汉生则正式转任716团政委。
当时正是忻口会战期间,716团以2个红军营和团直属连队先后2次伏击雁门关附近的日军,毙伤日军500余人,并摧毁了其运输的物资一部,有力支援了忻口正面战场。
忻口会战结束后,太原保卫战开始,但没过多久太原也失陷了。
当时晋绥军被打散很多,有的散兵在日军尚未占领的区域大肆劫掠,据廖汉生将军回忆:
他们(晋绥军散兵)每到一个村子附近,先打两枪,吓唬住老百姓,然后开进村子,要吃要喝,抢钱抢物,再把男人都赶跑,把女人集中到几家炕上肆意轮奸。这些家伙奸淫掳掠,胡作非为,把地方上整得一塌糊涂,把老百姓扰得很惨很苦。
在老百姓的请求下,716团开始肃清这些散兵,收容教育之后则将之遣返回乡。
有的晋绥军散兵没有做过坏事,还想参加八路军继续抗日,716团经审查之后,招收了一批原晋绥军的爱国将士。当年有一名15岁的原晋绥军士兵,参加八路军后,廖汉生等团领导叫他“小五台”,这位小兵就是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张霖将军。
由于2营脱离建制后,716团还少1个营,随后便以三泉游击队、原晋绥军的散兵为主编成了新的2营。因为这个营缺少红军单位,故而抽出1营4连、3营12连和团直属特务连与新2营的连队互换,这样716团的每个营还是3个红军连,战斗力可以得到保证。
所以说老红军编成的716团特务连,此时已经变成了2营的连队。
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个特务连呢?
因为该连在之前的雁门关伏击战中表现突出,被授予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的荣誉称号。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便有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方队。直到现在,这支部队依然在我军部队序列中。
而团直属特务连转换到2营建制的调整是在1938年1月进行的,晋西北七城之战是在1938年3月打的。
所以廖汉生将军回忆到神池战斗中使用晋造冲锋枪的为716团警卫连,这个警卫连不是原来由红28军一部编成的红军连,而应该是新组建的(因为在716团编成时,团直属连队只有特务连和迫击炮连)。
虽然是新连队,由于担负的任务比较重,因此肯定会有一些红军骨干;但同时,新连队中必然也有一部分新兵和愿意参加八路军的原晋绥军散兵。
而这个警卫连的汤姆逊冲锋枪从何而来呢?
第一:这批枪械是原来120师所装备的冲锋枪,这种枪械一般不会装备到战斗连队,但是警卫连性质特殊,而120师毕竟也有60多支手提机枪,因此每个团的警卫连有几把也是正常的。
不过从廖汉生将军的回忆分析,当时716团警卫连所使用的冲锋枪不大可能就几把,这就涉及到了此类冲锋枪的第二种来源,这种来源就是阎锡山直接送给八路军的。
阎锡山送晋造冲锋枪,其实并不针对八路军如此,在之前军阀混战的年代就有此例,毕竟当时这种枪械还是稀罕玩意。
如拉拢石友三时,阎锡山送晋造冲锋枪500支;拉拢韩复渠时,再送晋造冲锋枪500支;与冯玉祥亲近时,又送冯部冲锋枪近2000支;邓宝珊路过山西赴陕西上任时,阎锡山也送了晋造冲锋枪200支。
1937年八路军进入山西作战后,阎锡山也按照惯例送了八路军200支晋造汤姆逊冲锋枪。
从现在的资料看,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警卫排的战士们是换装了此类冲锋枪的,此外有记载的是有140支晋造冲锋枪补充到了120师部队中。
120师当时东进的部队中除了师部外,就是3个主力团,每个团分到几十支还是可能的。
而当时八路军中装备的冲锋枪可还不仅仅是各部队原先装备的那不到200支,再加上这新补充的200支。因为据八路军人员武器实力统计,到1937年底的时候,八路军有各类冲锋枪514支。
这多余的100多支冲锋枪从何而来呢?
以上我们提到了716团收编部分溃兵,其实这些溃兵好多是有武器的,加上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枪械,就使得八路军所拥有的冲锋枪更多了些。
这便是120师716团警卫连冲锋枪可能的第三种来源,毕竟警卫连中也有部分战士原先就在晋绥军中干过,他们参加八路军时可能是带枪来的。
不过晋造冲锋枪虽然给了八路军一些,但是阎老西的行事风格是,给枪可以,但配套弹药的话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由于晋造冲锋枪弹药少,而且质量差,因此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只不过八路军当时实在是武器装备差到了极点,就算不好用,也舍不得丢掉。
日军占领山西大部后,开始组建较大规模的伪军,其使用缴获的武器装备这些部队,当然还有一部分伪军是原国军投敌改编的,这些伪军中会装备部分冲锋枪。
所以在八路军与伪军的作战中,会缴获到一些冲锋枪,有时候日军也留用一些晋造冲锋枪,八路军将之歼灭后,也会缴获到。
如八路军129师汪乃贵支队在1938年3月袭击柏木井之敌时,便缴获了3支冲锋枪;在1938年底袭击晋县城时,再次缴获了3支冲锋枪。
不过虽然也屡有缴获,但伪军中的晋造冲锋枪也是存量产品,无论是枪械数量还是弹药也都不充实。
因此1940年百团大战前八路军统计全军实力,兵员共计约36万人,而冲锋枪则只有680支,比1937年底时只增加了100多支。
而且关键的是这些冲锋枪的弹药一共只有20285发,平均每支枪只有30发子弹,这可是冲锋枪啊!就这点弹药,根本不够打的。
在随后百团大战八路军的弹药消耗中,也可看到这一点。
据129师的弹药消耗统计,该师第一阶段消耗冲锋枪弹2021发、第二阶段消耗冲锋枪弹767发、第三阶段消耗冲锋枪弹720发。那么大规模的作战,129师冲锋枪弹的消耗一共只有3000多发。
而这一类子弹,打掉之后实在是难以补充,所以在百团大战后花机关或是晋造汤姆逊虽然在八路军中还有装备,但更多地是其作为一把枪的象征意义而已了。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一些民兵手中持有晋造汤姆逊的照片,其实这也是抗战后期此类枪械的最终流向了。
待到人民军队下一次用上汤姆逊冲锋枪,那可都是正牌美国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