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开天 · 洪厚甜作品展集评(一)
洪厚甜书法展研讨会
会议主题:“大道不孤,一画开天”洪厚甜书法展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1年7月20日
会议地点:中国国家画院新楼(三层颂厅)
曾来德(主持人):各位专家,今天洪厚甜先生的书法座谈会现在开始。在之前,有两封贺信,一封是张海先生整整一个上午看完展览后亲自手写的,一封是陈振濂先生的。
张海:辛丑六月初九,余应邀赴国家画院新馆观厚甜君“大道不孤,一画开天”作品展后,忆及数年前在琉璃厂所办书展之印象,深有感触。
厚甜君自学书至今,凡历四阶:启蒙,初入书法艺术,由艺术进乎学术,因文脉遂左右逢源。毫无异议,厚甜君已为当今书坛颇有影响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代表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厚甜君与余相识相交,迄今近40载。期间余亦时时关注,对其能于较为浮躁之环节中潜心楷书多年,颇为期许。其亦终能,筑实根基,起造尖塔。厚甜君从事书法之经历亦备一格,潜心楷书、辨线质、究体势,然后涵泳二王行草,察其收放异同,复入楷书,务致精微。出入之际,法理皆备于我,故多种书体,皆能放达,不失线质。解散字形而不失体势,自有其法,其理存。厚甜君春秋尚富,余有厚期焉。
陈振濂:在当代书坛60年代书法家群体中,洪厚甜是一位耀眼的明星。我于洪君,略有三可举:
第一是有转益多师之能,云游四海,携笔走天下,遍访海内名家。他自己总结的是有三阶段:中州进修、东钱湖畔求学,京都底定事业格局。这是长期固定生活在一个城市地域的“井蛙”式视野狭窄者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是艺术悟性极好,从巴蜀灵动之韵滋养心境,白云出岫;遍历中原斑剥嶙峋的石刻摩崖;和两浙的经典·科班与学科意识;京华的宏阔博大海纳百川;每到一地,必感悟、汲取其最精华者为己用,从而以经典塑造自我。书风不僻不诡而情趣见于毫端。尤以墓志书法为独步武林。
第三则生性宽厚恢谐,与人处,有和煦春风拂面而至之感。然性刚毅内秀不轻动,笃实忠厚,怯于私算,而有沟通疏导之长。故亲交友朋遍天下。
他人有其一,已足可名世;洪君乃得兼其三,欲其沉潜不名世而不可得。吾故为洪君点题以张之。
“一画开天”展,或为其成熟期之代表性展览,我希望这样的展览,对当代书法展览日趋明显的“定式”趋向,能提供一些守正尤其是创新的启发和引领。
曾来德(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长期就是坚持以艺术、学术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办院方针,面对洪厚甜先生推出的集他几十年对书法的潜心追求创造,一个独特整体的格局的展览,在我们先进与落后,传统与保守争辩当中,我觉得洪厚甜先生他选择他的角度,在这两者之间就稳稳的站住了自己的脚跟,我觉得厚甜他是不是这个时代的探索者,他的先进性在哪个地方,他的前卫性在哪个地方,你说他是不是守正者,他守到这个程度我们又怎么来看,这是中国书坛在两者的交界线上可以说是脚踩两只船,踩的比较稳的代表人物,我想今天就在这样一个基本的立场上,我们可以向两边发展,看看厚甜展览对当代书坛有多少启示和引领作用,个人在书法艺术学习和开创当中有哪些贡献,当然我们同时可以间接的对国家画院这些年对待书法的态度,包括艺术和学术方面和人才这方面也可以适当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展览也是国家画院对艺术学术的思考的一次系列行动。
胡抗美:对今天这个展览表示一种很激动,我从头到尾看了两遍,一件作品都不漏,所以我对这个展览应该说是比较了解了,从大作品,小作品,从楷书碑的东西,新潮的都看到了,刚才主持人来德先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说探索者和守正者,我觉得厚甜在这两者之间他既有他探索的一面,也有他守正的一面,探索的一面我觉得他能够跟上这个书法的时代,他能够表现我们这个社会,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它的作品,守正者我觉得他从传统功力上来讲,他还是从传统出发来进行一些创新的思考,他的探索现在正在讨论之中,不是我们研讨会讨论,而是社会正在讨论之中,对他的守正的一面大家是认可的。
以前我对他的楷书很感兴趣,觉得他写的特别好,同时我也指出来了,他的楷书和当时这些展览当中楷书的一些区别,但是我今天综合看他的作品,手卷,我觉得反而行草超越了楷书,因为它有可视性的问题,跟我看到原来的楷书是有区别的,而且它的超越行草应该引起我们时代的重视。它的造型丰富,用笔真正是说从情感当中引发出来的,不再是形式下的把笔法固定在点画,或者是结体当中的某个部位,他把整个笔法打开,流动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这一点我还是非常赞赏的。
曾来德(主持人):谢谢抗美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