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在人间回响——致祭蓝田乡友天正兄 / 李文雅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60期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高语在人间回响」
——致祭蓝田乡友天正兄
文/李文雅
课间休息,翻手机朋友圈,突然看到蓝田文友张天正兄于今日病逝,顿感心情沉重,难言之悲,半晌回不过神,又有无法诉说的孤独!
上课铃响后,面带严肃地对青春得溢满勃勃生机的孩子们说“珍爱生活,珍重生命。我刚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文友今天去逝了。”
天正兄长我五岁,年旬六十又三,蓝田县大寨乡张寨村人。
几十年前,他在蓝田县武装部工作时,因为有一年他们单位举办“八一杯”文艺活动,当时我是主持人,他是工作人员,所以,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
近几年,我又拾起文笔,再走文学之路,加入了不少社群,参加了不少的文学活动,在群里经常看到天正兄的名字和作品,由作者简介中得知他是蓝田乡党。后来便加了微信,偶有私聊。
二0一八年冬日,参加《作家摇篮》杂志社举办的年终总结表彰会,凭时常在群内看到他的照片,得以与他相互问好。用餐时,我们蓝田乡党们围拥在紧邻的两席,我俩在席间寒暄了几句,碰了茶杯,算是互相致礼,并未深聊。
二0二0年春天,因为疫情,我正好在家,于微信群中看到天正兄组织的蓝关古道行探遗活动。这次活动,一路同行,我与天正兄或并排或一前一后地走着,便有了许多的话语,也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
天正兄是特爱孙儿的。在行走于古道的狭窄崎岖中,他时不时地探身仄径之外,拨开丛生缠绕的荆棘藤蔓,去折树枝,大家问他折树棍干啥呢,他的回答却是“早上出门时,孙子给我交待一定要给他折几个树棍棍”。他说:“孙子交待的任务咱得完成。要不,走进门,娃问我,咋说呢。”
天正兄提起孙子,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额孙子淘气很,整天缠着我。额早上刚往门口一走,就问额弄啥去”。天正兄说起孙子的语气,潺潺流水一样,清朗爽脆,嘿嘿有声。
天正兄是爱乡土的,而且从根脉上深入。他写有张寨村史,且有张氏族谱。我知道,这些历史写起来并非易事,得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不少的老者,而况有些事有些人已沉积,有些人已远去他乡。天正兄告诉我,为写村史族谱,他确实费了不少神,为淘清根脉,他不唯求之本村、本乡,甚至还去过外地。这些年,退休后的时间,绝大部分耗在这事上了。整资料,理头绪,动笔写,总算拿出自己较满意的文稿。自己还要跑出版单位,校稿,出费印刷。我说,你为干了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还要自掏腰包。天正兄说:“咱不能做叫人指脊梁骨的事,让人以为咱写这是为了图名赚钱。”天正兄以为,自己虽是张寨村人,几十年一直工作在外,做这些事,权作为村里为后代造点福吧。
天正兄为人是真诚厚道的。这一点从与他一起古道探遗就可证明。
那天,我们一行十几人从大寨乡坡底村沿山而上,向导是一老者,天正兄的亲戚,他手持铁镰,专门负责斫荆砍棘,为我们开路的。待爬上一座高梁时,我却听得坡上有人喊话,因不知何人在这山深野坡里招呼,便没回应。后来,等到同行者,一块直抵坡下一块石刻时,方才得知是天正兄早已安排坡底村他亲戚的儿子,为我们打前站的。石块下放的梯子,就是小伙爬坡过岭,给掮的。
我们沿着沟涧返回时,又在小伙的羊场小憩。这小伙实诚,特热情、精练。他架一梯子,攀上香椿树,七扭八折地拽了满地的椿芽,够得我们都装了一小塑料袋。
回到坡底村,又去了天正兄亲戚家,刚进门,又碰到去时的向导。难怪,我们到目的地时怎么不见他的影子,原来他返回来帮着给我们做饭了。
凉皮已蒸好了,韭菜、香椿,已炒好了,调和水、酱油、醋、食盐,全摆好了。稀饭已盛好了。
那天,刚在山里吃过自带餐物的我们,每人又美美地吃了一顿熟悉的乡味,又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天正兄的亲情!
唉,天正兄走了,从此,我的乡友的围欢里,不见了你的清癯的瘦影,不见了你的白皙的面庞,不见了你的炯然有神的眼睛。
人间,终有天正兄那直爽透朗、砸地有声的高语回响!
▼
李文雅:陕西蓝田三里镇桥村人,西安市第八中学教师,市区级优秀班主任。《西部文学》副总编,《中国诗歌报》陕西工作室编辑,《作家摇篮》责任编辑,陕西省少年儿童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发表诗作六百多首。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乡土作家作品选》《中国实力派诗人诗选》《陕西诗歌》《西南当代作家》《大渡河》《诗中国》和地方志。
▼
▼
【滋水 · 诗歌】李文雅:家雀
【滋水·诗歌】 李文雅:摸摸自己的良心(外一首)
【滋水 · 诗歌】 李文雅:《背影》同题组诗
▼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