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胃下垂医案
黄芪建中汤由“桂枝去皮、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胶饴一升(70mL),黄芪一两半(4.5g)”所组成,是温阳益气补血的基础代表方,可治疗一切气血虚寒证且以气虚为主者,治病用方应重视黄芪与芍药之间的用量比例关系。
胃下垂是指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所引起的以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单某,女,23岁。4年前发现胃下垂,经X线检查,胃下垂7cm,服用中西药,症状表现虽有改善,但经X线复查,胃下垂没有达到明显改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脘腹坠胀,食后沉闷,嗳气,气短乏力,身体困重,口苦口臭,脘腹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虚弱。辨为气虚积热证,治当补中益气、清泻积热。给予黄芪建中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桂枝9g,炙甘草6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2枚,胶饴70mL、黄芪15g,姜半夏12g,黄芩9g,红参9g,干姜9g,黄连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胃脘坠胀好转,饮食较前增加,以前方6剂。三诊:脘腹灼热,口苦口臭除,以前方6剂。四诊:精神转佳,苔黄腻消,诸症悉除。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复经X线检查,胃下垂3cm。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脘腹坠胀、食后沉闷辨为气虚下陷,再根据口苦口臭、脘腹灼热辨为积热,因身体困重、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气虚积热证。方以黄芪建中汤补益中气、升举阳气;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