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失败启示:不怕不盈利 就怕急刹车

众所周知,商业江湖里,并没有永恒的老大之说,所有的现象级都阐述出万物之相对论观点。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大环境里,更是如此。相比传统商业来说,这种变革似乎显得更加明显,更加具有时代意义。这个从国内在线票务市场份额的大幅度变化中,就可窥见一斑。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在线票务年度报告显示,曾经一度以70%份额雄踞榜首的猫眼,如今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至24.3%,丢掉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断崖式的数据下跌,让市场对这个前途无限的宠儿,越来越“另眼看待”了。

从70%暴跌到24.3%,按照正常的市场波动来推算,估计是无法复原真相的。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笔者认为猫眼电影在市场表现的如此之差,无外乎两大因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主要源于猫眼电影自身局限性以及战略性错误导致后续一系列麻烦;外因主要表现为缺乏流量入口以及支付平台的战争等。

内因:独立性匮乏 票补政策不能延续致使用户流失份额下滑

熟悉互联网圈的朋友都知道,当新生行业里企业下定决心大规模获取用户的时候,一般最传统的一招就是烧钱圈用户,这个从当初竞争炽热化的O2O行业就能看的出来。依靠资本驱动来进行用户获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圈到规模级用户,利用漂亮的数据向投资机构输出所谓的市场价值,从而最大可能性的获得投资以延续自己的行业先锋位置。

猫眼电影就是如此,脱胎于美团,采取高举高打票补战略,通过不断烧钱迅速坐到了行业老大位置。据媒体报道,2015年猫眼电影的营业收入为 35,848 万元,净利润为-131,488 万元,更有人透露,猫眼电影高峰期月补贴近2亿。一年亏损13亿人民币,月亏损2亿,这样的猫眼电影让美团如烫手山芋般无法再拿在手中。

持续亏损让以餐饮、外卖为主营业务的美团无力承担,不得不将猫眼拆分,去资本市场独立进行融资,频繁融资的失败,促使新美大不得不将猫眼“贱卖”给光线传媒。

委身光线并不是猫眼的好“归宿”,而是彼此更加悲催命运的开始。光线收购猫眼信息一经宣布,市场普遍看衰,光线的股价狂跌不止。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光线传媒需要对全体股东负责,缺乏与互联网巨头烧钱对抗的实力,刚接手就宣布放弃大规模票补,接受猫眼电影份额的自然缩水。

光线寄希望猫眼用丢失市场来换取盈利的愿望并未达成,据光线传媒今年1月2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16年1~9月,猫眼电影实现营业收入6.28亿元,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为-3405.17 万元。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猫眼2016年第四季度中主控发行的《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亦不及预期,并且有行业人士称“潘金莲一役,猫眼输得很惨。”没有完成盈利的同时,猫眼市场第一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了。

其实无论在新美大体系,还是在光线体系,猫眼始终都不能称之为“核心业务”,独立性的匮乏让猫眼也始终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规划做长久以及广泛的产业布局。靠低票价起家聚集的用户并不忠实,随着票补的减少,用户的流失成了一种必然。

外因:缺乏稳定的流量入口支撑 支付平台之争也将加剧猫眼的衰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