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药企终止药物研发!默克42亿美元项目说停就停

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是屡败屡战,还是及时止损?

新药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选错方向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了做更优质项目的机会。因此,对于屡次失败的项目,如何取舍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就有多家药企因研发失利而宣布终止项目研究。

8月23日,默克宣布,根据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进行的一次数据审查,默克决定终止II期INTR@PID BTC 055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bintrafusp alfa(M7824)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和顺铂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BTC)患者。

据了解,Bintrafusp alfa是由默克公司内部研发的一款PD-L1/TGF-β双抗。2019年2月,默克与葛兰素史克达成了关于bintrafusp alfa在难治性癌症研发的合作,两家制药巨头签订了总额高达42亿美元的全球合作开发协议。然而,被寄予厚望的bintrafusp alfa发展却不如预期,据悉这次是bintrafusp alfa今年失败的第4项II/III期临床研究。随着本次宣布终止该领域的研发,无疑是为该药能否成功研制画上一个遗憾的“问号”。

默克对此研发项目的终止,也不得不让一些涉及该疗法研究的药企重新审视PD-L1/TGF-β双抗的价值。资料显示,国内包括恒瑞医药、君实生物、正大天晴等药企已入坑开展PD-L1/TGF-β双抗临床研究。

另外,此次葛兰素史克不仅在默克bintrafusp alfa押上的赌注宣告失败,而且在其上个月二季度财报中披露,已终止一款处于2期临床开发的RSV儿科候选疫苗,原因是经评估后表明该疫苗保护儿童的效力不大可能达到目标值。

近20家药企宣告终止研发项目

除了默克和葛兰素史克外,有媒体统计,今年以来有不少于20家制药企业宣布终止或暂停药物领域的研发。

8月18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的SHR-1314注射液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II期临床研究试验状态变更为主动终止。

8月16日,泽璟制药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多纳非尼单药治疗该适应症的进一步开发。截至2021年6月30日,多纳非尼治疗二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III期临床试验累计投入为8459.32万元。

8月3日,安进公布的2021Q2财报显示,公司已停止AMG 427 I期临床研究的招募。AMG 427是一款靶向fms样酪氨酸激酶3 (FLT3)的BiTE®分子(即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疗法),被开发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此外,在完成2期临床试验后,辉瑞日前也已将KHK抑制剂PF-06835919从NASH产品线中剔除。此前,辉瑞已经决定停止PF-05221304和DGAT2抑制剂在内2项NASH治疗方法的研发。

除了以上近期终止研发的项目外,今年2月份,赛诺菲在其2020年年终收益中也透露,该公司决定暂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II期研发计划。仅两天后,赛诺菲又在其收益公告中,表示将终止旗下帕金森氏症药物venglustat的II期试验。

今年,在新药领域相继折戟的还有百奥泰。2-3月份,百奥泰连续宣布终止3款在研项目,包括ADC项目BAT8001(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美登素偶联物)、BAT8003(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克隆抗体-美登素偶联物),以及BAT1306(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临床开发,后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临床I期、II期。3款新药研发投入累计共约3.36亿元。

新药研发是一项高风险、低成功率的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导致失败。因而,药企终止新药研发项目的原因很多,或是配置研发资源,淘汰非必要产品线,或是调整研发架构和研发方向,或是市场利润和风险考量,说到底都是对继续开发风险和未来临床价值的综合权衡。总的来说,项目的终止是为了减少利润的损失。

参考文章:

[1] 医药健康地方台:《7家药企宣布终止部分药物研发!》

[2] 制药网:《及时止损!多药企宣布终止药物研发,不乏国外巨头》

[3] 新浪医药:《屡战屡败!默克/葛兰素史克M7824肿瘤试验再被终止 PD-L1/TGF-β双抗价值何在?》

来源:思齐俱乐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