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白茶也来蹭“老”?做旧、原料差、胡乱加料的背后,藏着贪婪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正准备录新视频时,有茶友发来信息。

点开看,先是一张颜色偏黑褐的陈皮老白茶图片,然后是茶友提的问题:

“你好,我看了你很多文章,按你的文章看,这款别人送来据说是2013年的陈皮老白茶,应该是有做旧,但为什么我泡开来喝,觉得味道还可以。”

这位是此前从未有过接触的新茶友。

并且,他提的问题也比较客观,属于发自内心的不解与好奇。

是新手茶友都会迷茫的那种问题。

我相信,很多茶友看过村姑陈的文章/配图/视频解说,再去对比网上的老白茶,大多数人都能断定出做旧与否。

尤其是那些颜色黑乎乎,黑褐一片,看起来老气横秋的白茶,做旧痕迹着实太明显,极易分辨。

然而,当茶友们对比过村姑陈文章里的做旧茶风味形容时,往往会感到疑惑:

“为什么你笔下的做旧茶喝起来这么可怕,需要扔掉不能再喝或者留作花肥。而我喝起来,却感觉味道还可以呢?”

这背后深究起来,大有学问。

做旧茶,属于低端劣质茶,茶味都是相似的。

一言概之,寡淡无韵,难喝。

但为什么在部分茶友眼里,明明是做旧茶,却能获得“茶味还可以”这类相对比较高的评价呢?

我想,老苏有一首诗,刚好可以解释这种怪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从茶友发来的那款陈皮白茶的图片看,在这背后藏着三大极具迷惑性的地方。

稍不留神,就容易让人踩到坑里去!

《2》

第一个问题,是做旧。

茶友发来的陈皮白茶,从干茶外观上,做旧痕迹明显。

在一众做旧茶里,属于非常容易辨认的那一类。

叶片黑褐一片,特别单调。

大致看过去,跟黑芝麻丸同一个色系。

更显眼的是,在那款做旧茶里,有加入陈皮丝。

陈皮丝的颜色,是橘黄、橘红色。

在陈皮的映衬下,越发显得那款白茶的叶片颜色怪异,黑乎乎的,不正常。

看到这,就忍不住让人腹诽这款茶的制茶师。

“你的做旧造假技术太小儿科了,一眼就会穿帮,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从鉴茶角度看,用李麻花的话来说,这太不好玩了。

因为,一眼就能看穿的把戏,压根没有意思!

但是对白纸型的新手来说,很容易被这样的做旧茶欺骗,从而交出大笔学费。

再回顾一下,此前写过的做旧茶分辨窍门。

从茶叶外观颜色看,年份真实,品质出色,自然陈化,良好仓储的白茶,颜色是很自然的。

以白露寿眉的陈化为例。

它的叶片颜色有深绿、墨绿、土黄、砖红等。

整体以绿色为大背景的前提下,略带黄、褐、红等五彩色,像层林尽染的秋日山林。

随着存茶年份的增加,这些色系的颜色不会统统变成黑褐色。

等存放七、八年后,叶片上原本绿色的部分,仍旧是绿的。

只不过,会从鲜绿、翠绿、墨绿,转化为色号更暗的苍绿、松绿、暗绿等。

而叶片上原本土黄、砖红的部分,同样如此。

整体色系不变,但颜色深浅有自然变化的痕迹。

就好像美人迟暮时,仍旧能够从脸庞上看出曾经的五官样貌。

不会因为年久日深,岁月变迁,就变得彻底面目全非!

当你在买老白茶时,要是遇到色系单调,黑褐/黄褐一片的茶叶。

要看清一点,它完全没有半分自然老去的痕迹。

而是动用了暴晒、渥堆等多种做旧造假手段,得出来的产物!

《3》

第二个问题,是原料品质差。

那款所谓的2013陈皮白茶,做旧痕迹明显不说,原料等级还很差劲。

一眼看去全是老叶子和茶梗,芽头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

这样的茶,即便是将其视作为秋寿眉,也不合格!

因为,它的用料着实太低端。

甚至可以说,这是由边角料七拼八凑的组合体。

提到这里,想起五月的时候,去了趟武夷山。

当时因为赶上做茶季,所以在不少茶叶店的门口,有人在挑茶。

摆了一大竹筛的毛茶,坐在店门外,挑掉茶梗和老叶片。

看到这一幕,村姑陈很不解,向一旁的朋友提到:

这么多的茶,光是靠人工来挑,哪里能挑得过来啊?

朋友淡定地看了眼,然后说到,这是招揽客人的一种手段。

试想,他们反正要守店,在没有生意时挑点茶,手头可以不用闲着。

另外,故意摆在店门口挑茶,在来来往往的客群里,总会有人因为好奇而驻足,进而攀谈几句。

此时趁机邀客人坐下来喝喝茶,说不定能促成好几单生意。

听到这,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那位朋友继续分享:

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们武夷山这边做茶,分工历来很精细。

有不少人专门出租机器,帮别人挑茶。筛分出茶梗、老叶片、以及碎茶末。

据说这门生意很赚钱,因为帮个别小厂挑茶,可以收一部分钱。另外,这些挑出来的老梗、老叶片,还可以再转手卖出去。

卖给制药厂,可以提取茶多酚。

甚至是,直接卖给别人做“老白茶”,将这些边角料组合起来标成老寿眉来卖。

当时听到这,觉得很不可思议。

但转念一想,又发觉确实如此。

在网上那些便宜到姥姥家的,几十块就能买到半斤或一饼的“老白茶”,肯定有不少源自于此!

《4》

第三个问题,是加入了陈皮做掩饰。

买茶,要牢记一个道理。

好茶不需要加料。

正如同,一句经典名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茶味一流,品质出众的白茶,根本不需要加入陈皮、红枣来提味。

单独喝茶叶本身的味道,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茶汤醇厚,茶味丰富,浆感明显,鲜香醇爽,回甘生津。

要是再横插一脚,加入陈皮的滋味。

这时候,反而是适得其反,容易破坏好茶的原汁原味。

但前面已经说了,那款2013陈皮白茶的问题,一是做旧痕迹明显,二是用料很低端。

很显然,这样的茶叶内质极为寡淡,泡不出什么滋味。

如果没有加入陈皮,直接泡开这些颜色黑褐的老叶片与茶梗。

那么结局很显然,是难喝不已。茶味寡淡,茶香极弱,没有半点好滋味。

于是,为了不让这部分用料低端的做旧茶滞销,成为销售困难户。

有部分“聪明”的茶掌柜,想出了妙计。

那就是,给它加点料。加入陈皮,一同捆绑销售。

这时候,你再去泡开这款茶。

在陈皮味道的掩饰下,能让你忽略掉这款茶叶本身寡淡不堪的真面目!

《5》

古时候,有个南郭先生的故事。

这位南郭先生,据说是不擅弹奏,但却很幸运地混进入国家表演队。

在众人合奏时,滥竽充数。

很显然,这款所谓的2013老白茶,它的最大问题同样如此。

明明是自身实力不足,却滥竽充数。

年份不够,却大胆标上2013的年份。

经过做旧后,一下子将自身抬高为七、八年陈的老白茶,以此卖出高价。

另外在原料上,选用别人淘汰下来的粗枝大叶,极尽可能缩减成本。

低成本+高售价,能产生不少利润空间。

但这还不止,这款茶的商家,还加入了神来一笔。

即,往做旧茶里加入陈皮丝。

有了陈皮的味道后,可以掩盖风味上的缺陷。

提前预防了“茶味寡淡”、“喝起来没味道”等售后投诉问题。

三招下来,彻底瞒天过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