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就是说脾是痰生成的源头。
在中医上,脾胃是水谷精微的生化脏腑,并且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气不足、脾阳不振,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运化,滞留下来,就聚成了湿邪。
中医有“湿聚成痰”的说法,因此,健脾利湿化痰是减肥瘦身的根本。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也就是说脾是痰生成的源头。中医认为脾胃是水谷精微的生化脏腑,并且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气不足、脾阳不振,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运化,滞留下来,就聚成湿邪了。
而且中医还有“湿聚成痰”的说法,即湿邪聚集在一起,最终成为痰,痰湿由此就形成了。
脾负责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如果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在体内,时间长了一样会淤积成痰。
中医认为,痰饮多由脾土被湿困阻造成,也就是说痰饮都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引起的。
《黄帝内经》 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说法,说的就是水湿停蓄浮肿胀满的病症都可以从脾上找原因。
水代谢,中医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水谷入胃后,对人体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
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
下输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二是湿困。
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的中央枢纽,负责着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耗神,元气受伤,生气不布,困厄脾阳,或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外湿内侵,困厄脾阳,则津液转输不利,化成痰湿,上输于肺;
同时,脾亦受痰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脾越虚,痰越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如气困重于湿困,应首选补中益气汤,健旺脾气(人参、白术、炙甘草),升补元气(黄芪、当归、升麻、柴胡),燥化湿邪(陈皮)。
如湿困重于气困,应首选二陈汤,燥湿化痰(陈半夏、陈皮),理气和中(茯苓,甘草,乌梅,生姜)。
“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即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了,痰湿自然就消失了。
脾还负责将生化的水谷清气上输到肺,不过,如果脾虚湿邪聚集成痰,那么这些物质也会随着清气一同上输到肺。
肺中的痰越来越多,部分通过本能反应将痰咳出。但是很显然,即便吐出了痰,脾虚的根本问题一天没解决,痰就会没完没了地产生。
薏米健脾除痰湿,是瘦身的“行家” 前面我们说过了,除痰湿要抓住补脾健脾这一根本。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从健脾的根本上除痰湿、减肥瘦身呢?
薏米味甘、淡,性凉,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排痈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薏米被列为上品,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长期服用可以“轻身益气”。
薏米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脾气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被排出体外,无法聚而生痰,痰失去了生成的“本源”,自然无法再生。
不过薏米的祛痰效果并不是很强,如果搭配祛痰效果比较强的药物、食物一起入膳,那么减肥祛痰湿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比如用薏米与菖蒲一起煮粥,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吃薏米不仅能让肌肉紧实,改善臃肿的体态,也能改善肌肤状况,有些人易出现的粉刺等问题也可以慢慢消失,从而使皮肤光泽细腻。
此外,薏米性寒凉,在用前最好先炒制,只要在铁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黄,或者局部出现金黄色,微微鼓起即可。
这样炒制的薏米略有焦斑,有淡淡的香味,但不糊。用炒过的薏米煮粥、煮汤或者泡茶,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