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8常见天气系统
基础巩固
2018年第23号台风“百里嘉”于9月13日8时30分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沿海登陆,全市普降暴雨,阵风达10级以上,全市多处树木被狂风刮倒。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根据天气系统的形态及气流运动特点,图中①是冷锋,②是暖锋,③是气旋,④是反气旋,可能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是①②③。反气旋影响下是晴朗天气。C项正确。第2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③(气旋),气流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降水。C项正确。
右图为某年7月24日我国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中( )
A.甲地气流下沉
B.乙地为偏南风
C.丙地风力最强
D.丁地气温最高
4.此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是( )
A.阴雨绵绵
B.狂风暴雨
C.晴朗寒冷
D.晴朗炎热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四地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A项错误。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乙地为偏南风,B项正确。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最弱,C项错误。丁地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最低,D项错误。第4题,此时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是晴朗炎热,D项正确。
能力提升
(2019晋冀鲁豫中原名校联考)下表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北侧两气象站监测的一次冷锋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单位:℃),甲气象站位于山麓,乙气象站位于山坡,两气象站海拔相差约600米。据此完成5~7题。
日 期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甲气象站 |
-5 |
-4 |
-1 |
2 |
0 |
4 |
2 |
-1 |
-2 |
乙气象站 |
-1 |
0 |
3 |
4 |
5 |
4 |
0 |
-3 |
-5 |
5.最可能出现降水的时间是( )
A.17日之前B.18—l9日
C.20—21日D.23日之后
6.甲气象站18日前气温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下垫面性质
C.纬度位置D.地形
7.甲气象站海拔低,但20日前气温低于乙气象站的原因是( )
A.甲气象站受冷空气影响早
B.乙气象站海拔高,不受冷空气影响
C.冷锋过境后,空气湿度增大
D.乙气象站降温快,冷空气下沉
答案5.C 6.D 7.A
解析第5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日后两气象站气温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说明冷空气已经过境,且20日甲气象站平均气温较高,说明可能出现降水天气。C项正确。第6题,据表格信息可知,两气象站平均气温在0 ℃左右,可判断此时该地受西北季风影响,冷锋过境前以晴天为主,由于冷空气逼近,暖空气在山前堆积增温,所以甲气象站18日前气温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项正确。第7题,据材料可知,甲气象站位于山地北侧山麓,海拔低且位置相对乙气象站偏北,因此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早,气温相对较低;冷锋过境前由于冷空气逼近,暖空气被迫抬升加剧逆温,使乙气象站气温较高。A项正确。
(2019河南郑州第二次质检)图a为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石家庄市2015年12月25日气象要素逐时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图a
图b
注: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8.该日石家庄市( )
A.0—4时,相对湿度降低
B.5—8时,气温降低
C.4—5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D.15—16时,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9.导致石家庄市该日5—8时气温变化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
C.反气旋过境D.焚风过境
10.该日5—8时,该地PM2.5浓度暂时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该时段( )
A.正在经历降雨过程,净化作用显著
B.盛行下沉气流,颗粒物沉降至地面
C.正值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
D.工厂还未开工,工业废气排放少
答案8.C 9.D 10.B
解析第8题,图示0—4时,相对湿度略有上升,A项错;5—8时气温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B项错;4—5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C项对;15—16时,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D项错。第9题,据图可知,石家庄市5—8时一直吹西南风,气温明显上升,相对湿度大幅下降,结合该市西部和南部有1 000米以上的山地,可推测是西南风越过山地后下沉形成的焚风,D项对;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风向一般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A项错;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湿度也上升,风向一般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B项错;冬季,反气旋多由来自中高纬度的冷空气形成,过境时气温下降,C项错。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石家庄市5—8时一直吹西南风,西南风越过山地后下沉形成焚风并造成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天气晴朗,颗粒物沉降地面,A项错,B项对;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空气中PM2.5浓度应大幅上升,C项错;因为5—8时该地PM2.5浓度是暂时降低的,5时之前工厂没有开工,因此5—8时PM2.5浓度不会暂时降低,说明工厂未开工不是影响PM2.5浓度暂时降低的主要因素,D项错。
(2019江苏南京模拟)下图为某地区某一时刻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925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单位:米),虚线为近地面气温分布。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时刻,下列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2.未来几天,若该天气系统匀速向东移动,则风向改变最为明显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气压垂直方向变化规律,925百帕高度较高处与低处相比,同一高度处的气压更高,即“高高低低”规律。判读丙位于低压中,所以丙处降水可能性最大,C项正确。第12题,天气系统向东移动过程中,乙跨越了低压槽,所以风向变化最大,B项正确。
(2019重庆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段霜冻线变化及该时段北京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图判断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 )
A.2日B.3日C.4日D.5日
14.据图分析影响该地区2—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答案13.C 14.A
解析第13题,据材料并结合图中北京市白天气温及天气可知,4日气温为11 ℃,西北风7级,气温较低,风力较大,故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4日。2日、3日气温虽较低,但风力较小,“风寒效应”不显著。5日气温高,天气晴朗,南风7级,不会觉得寒冷,C项正确。第14题,根据图示,2日霜冻线在华北,4日到达江淮地区;且2、3、4日霜冻线不断向低纬移动,5日迅速移向华北(气温迅速回升),再结合北京市白天气温及天气可判断为春季。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2—4日应为冷锋天气,属于“倒春寒”,A项正确。
15.读某月某日14时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和风向。
(2)判断上海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判断图中甲处锋的性质,并说出判断理由。
(4)图中丁处能否形成锋面?请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1)乙地吹偏西风,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风力大。
(2)特征:天气晴朗,无风或者微风。理由:上海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3)冷锋。理由:作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结合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可以判断甲地吹偏西风,即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判断甲处锋为冷锋。
(4)不能形成锋面。依据:丁处为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以知道该处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此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
解析第(1)题,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乙地吹偏西风,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第(2)题,读图,上海此时受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上海的天气特征是天气晴朗,无风或者微风。第(3)题,图中甲处锋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及分布,做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结合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判断甲地吹偏西风,即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所以甲处锋为冷锋。第(4)题,图中丁处位于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该处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此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图示为反气旋,丁处不能形成锋面。
16.(2019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受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 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白天五指山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辐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解析第(1)题,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海风型雷暴气团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第(2)题,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判断其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强,形成雷暴天气多。第(3)题,白天五指山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辐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白天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抬升作用,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所以,五指山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