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从古刺桐到威尼斯,一条是穿越两个历史时段的时空之路,一条是连接东西两端的商路,看似不同,实质都是商人所打造。从不谋面的东方和西方恰恰是穿越山海之隔的贸易线路而紧密相连。贸易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动和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思想观念的革命甚至战争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带来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正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编者按】《神了,〈天下之货仓〉的英文竟然与两年后泉州申遗重构主题关键词:“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英文毫无二致!》,这是乡音君在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之前,6月24日发布推文的题目。其实,《天下之货仓》关于泉州申遗必须重构申遗文本的一些观点,也与2020版泉州申遗申报文本中的一些观点“巧合”。正如北京学者蔡治淮在本书推荐语所言:“书中对泉州“申遗”应有的高度、格局等方面的论述,以及对暂时失利的反思和提出的新的申报主题框架,很有参考价值。”
1978年全国高考“文科状元”蔡治淮是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编审, 紫禁城出版社原副社长 副总编。身为泉州人,她十分关注泉州申遗进展。《天下之货仓》出版之前,她热情洋溢为此书写下以下推荐语:“本书是作者围绕泉州申遗撰写的论著,但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申遗。
书中对泉州“申遗”应有的高度、格局等方面的论述,以及对暂时失利的反思和提出的新的申报主题框架,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率先提出,“申遗”的过程实际上是重新梳理和认识宋元泉州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过程,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包括全面挑战《光明之城》伪作论的观点。作者推翻了“刺桐港就是后渚港”的定论,认为12-14世纪Zaytou(刺桐)当已存在一个“比欧洲启蒙更早的、具有世界性开放文明的社会”,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宗教文物断代属性等作了终结性考证,极具学术价值。
作者运用跨文化的横向比较,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近千幅插图不仅提供图文互证的可能,同时也提供阅读的愉悦,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不同以往的波澜壮阔的刺桐历史画卷,值得一读!”(以上推荐语见《天下之货仓》封底)
王连茂先生欣然作序
从不轻易出手为他人出书作序的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副会长 、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先生看了最早的书稿后欣然作序:
“……不论是对泉州申报海上丝路“世界遗产”的意见和建议,或是对泉州海交史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辨和阐释,(作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乏精彩之处。其持论之客观、视野之开阔、论述之酣畅,以及身为资深媒体人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眼光,都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撰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很明确,即是针对(本世纪初泉州)申报'世界遗产’的文本所关涉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为申报名称,其地理概念含混不清,忽略了同为东端的其他港口的存在,既无特色,也易于引起争议……他不赞成以“5片5点”为申报点的选择方案……他主张申报点应包括德化屈斗宫窑址、晋江安平桥、草庵摩尼教寺遗址等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不该画地为牢……他提出文本的撰写应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突出申报点的唯一性、典型性和历史功能的独特性,等等。时隔十余年,在泉州重启申报工作的今天,作者的这些建言献策仍不失其真知卓识和参考价值。
“我还要为这样两个带根本性的观点点赞:一是作者认为,泉州申报的优势在于一些史迹的含金量之高,其所见证的是中国古代文明处于巅峰时期东西方海上交往的辉煌历史,而不是什么“起点”或“始发港”……另一个是,作者认为,申报过程实际上是重新梳理和认识这座历史名城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过程。”
美国老教授袁清翻译序言
据作者介绍,王连茂先生的序言英文最早是由作者上山德化水口山坪的知青好伙伴、侨居菲律宾40多年的曾先生所译。后来,经王连茂先生引荐,作者将序言中英文稿传到美国,延请美国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清老先生审阅英文稿。当时,袁老先生已80多岁,他不顾年老,十分认真地对英文稿全面修改和润色。
袁老先生11岁就到了美国,在美国工作生活70多年,英语是他的母语。他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袁老先生翻成英文后还多次打来越洋电话,就作者传送的排版文件逐句校对。作者说,袁老先生耄耋之年如此严谨,令人肃然起敬。有学者认为,这篇英文版序言堪称绝妙的范本,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学习。
看到封面就想打开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封面。这是著名油画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时卫平教授2013年创作的高510cm、宽380cm的大尺度历史画油画《元代泉州港》,2016年入选《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并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者偶然从网上看到此画,十分激动。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泉州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中最令人震撼的大作。冥冥之中他感到此画简直就是为本书而作,便托油画界的朋友找到他的手机号码。这位朋友当时还提醒说,国博收藏名画授权很难,可能会有收费的环节。作者十分喜爱这幅画做封面,也有思想准备,便斗胆给素不相识的时老师发了短信。万万没想到,时老师很快就回复,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作者的请求,并嘱其女儿将高清的油画文件发给作者,过几天又寄来他亲笔签名的授权书,分文不取。于是就有了本书精彩的封面。作者十分感动,感慨而言:这才是艺术大家的风范。
作者介绍说,这应当是迄今为止读者首次看到的国博收藏的当代历史油画作为封面的书籍。不少读者反馈,看到《天下之货仓》的封面,就产生立即打开阅读的冲动。
考史新论 推翻旧说
有学者认为,《天下之货仓》难得的就是作者独立思考,不循规蹈矩,不人云亦云,不以讹传讹,其研究方法颇具特色,就是不断地通过跨文化的横向比较,从而获得对14世纪以前世界体系次体系中心的刺桐港市在欧亚大陆贸易史上历史地位的全新认识和新意迭见的学术观点。所谓“新意”就在于本书敢于挑战权威,并论证和推翻一些以往的定论。如影响几十年的“刺桐港就是后渚港”,尽管是一些知名教授和专家提出,并进入地方交通史志条目。但作者认为,其根本性的错误就在于“港市分离”。早在2002年作者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互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就从港市一体决定泉州历代古城变迁方向;南宋末年返航香料船沉没后渚的历史背景和真相;元军跨海远征爪哇的2万大军、千艘战船为何选择后渚集结启航;刺桐港实体位置就是顺济桥至法石的南关港等诸多方面论证并推翻了“刺桐港就是后渚港”的定论。这篇论文后来入选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至今,尚无见到反驳文章的出现。南宋刺桐历史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有全新的解读。本书收入的《〈光明之城〉与泉州申报“世遗”》是作者本世纪初参与“《光明之城》真伪之辩”的长篇大论。其核心论点在于:“《光明之城》真实性问题的论战已经或正在证明一个关系到作为中世纪中叶世界贸易体系中心的泉州是否已经存在比欧洲启蒙更早的、具有世界性开放文明的社会。假如是真实的话,那么,'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基本观念必然受到挑战甚至有被推翻的可能。”
《光明之城》中文版封面
(图源:《天下之货仓》)
本书“新意”还在于不少“首次”:即首次从思想史的角度论证了西方学界激烈抨击的《光明之城》“刺桐辩论”的真实性问题,中外学者指出的一些涉及年号等“硬伤”也有令人信服的诠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南宋思想家、泉州知州叶适对刺桐商人阶层的思想影响,而这次论证却是源自作者一次田野调查的偶然发现:位于城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泉郡富美宫配祀的二十四司王爷的泉州知州仅有叶适一人,而无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十朋、颜师鲁、倪思、真得秀、邹应龙等知州。时隔300余年,泉州商人阶层依然感念、奉祀这位力倡重商主义叶知州的思想恩泽。作者还为我们揭开了南宋之交蒲寿庚举城降元之后,溃败广东的宋军回师围攻刺桐城时,泉州精英阶层、商人阶层和百姓为何众志成城坚守百日直至元军解围的历史缘故;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泉州道教海神、众多神明和道教仪轨不仅是泉州古代航海者出海放洋的精神仰仗和心灵慰藉,而且泉州道教的水庚、针路、牵星诸术更是引领了泉州古代航海者纵横天下;尤其是对水庚(航海指南针)指南针的深入探讨和考证,发现这项伟大发明与宋代刺桐的必然关系,同时论证了这项伟大发明正是阿拉伯人从刺桐传入欧洲!而元代色目人“鸠占鹊巢”等一些以往学者没有论及过的史实和观点在书中也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阐述。此外,作者首次通过图像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一些历史文物进行深入考证,发现并论证了泉州现存的天使图案的古基督教墓碑石刻的墓主人均为异域身份高贵的女性信徒;首次推翻了著名的四翼天使石刻为“元代景教遗物”以及其“三尖冠”是源自元朝官帽的定论,并论证该石刻为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的遗物,其“三尖冠”则源自领导732年普瓦提埃战役大败伊斯兰大军进攻,从而拯救欧洲文明的“上帝之锤”查理·马特的王冠等等。通过图像比较和深入研究,作者为我们揭开了许多从无学者论及的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细节:如伊斯兰教圣墓。作者邀请北师大易学博士吴弘禄先生上灵山踏勘。据罗盘测定数据,圣墓坐向丑未兼艮坤(坐北朝南),所葬之山为狮子山,其东南向前方有天然风动石“碧玉毬”,构成“狮子戏球”的风水格局,即有近溪又有远江,水流由西向东自然而围“双玉带环腰”,堪称“天然机妙”矣。显然,灵山圣墓既是中国堪舆形法派“藏风得水”大布局的杰作。其碑刻均在墓后的做法亦成为后世泉州穆斯林墓碑“进前三宰相,退后万人丁”的墓葬传统。
伊斯兰教圣墓 (图源:《天下之货仓》)
清·光绪年间的灵山圣墓风动石
极目远眺可见晋江及对岸远山
与圣墓构成极佳风水布局。
(图源:《天下之货仓》)
又如20世纪初轰动西方学界的“刺桐十字架”便是主动地接受了来自佛道两教的飞天、祥云、莲花等元素以图获得本土民众的文化认同;而著名的“四翼天使造像”则是以北宋泉州云麓寺“璎珞观音造像”为原型,亦是古基督教“华化”最典型的遗物!
再如开元寺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下的72方人面狮身像的狮子已不是印度教的狮子造型而是中国传统的狮子造型!还有古基督教墓碑石刻的有翼飞天、无翼飞天等也不再是西方天使的形象,但其功能却具有同样的涵义。凡此种种,书中尚有不少此类图像的案例。还有泉州人数百年来流行卧室门口悬挂“蔑簾”亦是源自波斯人习俗;泉州人酷爱牛肉、油炸食品等则是受到穆斯林食俗的影响;泉州沿海农村妇女头戴“番巾”,显然就是阿拉伯人头饰的遗风;还有泉州人天天洗澡的习惯,“与印度人一样”。甚至泉州方言一些单词发音也与阿拉伯语发音相仿等等。
南印度泰米尔印度教古寺的人面狮身与狮子
(图源:《天下之货仓》 傅恩凤/ 摄)
其实,“所谓多元文化融合说到底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历史上的多元文化融合则往往体现在宗教石刻造型、传统生活习俗甚至语言单词借用等不可磨灭的历史细节。”古代泉州不仅仅是外来宗教,而且还是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交光互影的聚集场所,这些都反映了在泉州这座城市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深刻程度。
本书对史学界争论不休的宋元刺桐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宗教文物断代、属性作了终结性考证。如南宋末年刺桐港的“免税”、南宋咸淳年间“惊天大案”奸相贾似道亲信、泉州市舶司提举王茂悦罢职及其突然死亡的时间和缘故等;对文献语焉不详而成历史悬案的“老君岩造像”的始创年代的断代及其思想、美学成就作了全新考证。作者通过文化比较发现,老君岩“去神化”的创作思想与两个世纪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去神权”美术作品创作思想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并提出“老君岩是中世纪东方人文主义最伟大艺术杰作”的崭新观点。
老君岩造像
(图源:《天下之货仓》 )
书中还对一些历史之谜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如泉州涂门清净寺究竟是什叶派波斯人所建还是逊尼派阿拉伯人所建?清净寺奉天坛究竟有无穹顶?泉州六七座清净寺为何仅剩涂门清净寺?为什么说涂门清净寺是伊斯兰世界的三大古寺之一?等等。
(图源:《天下之货仓》 )
本书作者为探究历史真相运用大量引经据典的考证,而在一些历史宏观层面亦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观点,不论是篇首导语还是论文阐述中,新论迭出,令人印象深刻,有读者称之为“金句”:“我们很难勾略出七八百年前的刺桐港那种无比繁荣的历史场景,然而我们所拥有的中世纪历史遗存无不在证明一种过去和现在都常引发西方学者争论的伟大文明。”“我们必须面对和接受不断出现的新的历史知识,因为我们已知的有记载的历史知识只是历史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这极少的部分又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的历史。”“在中西交往史上,泉州无疑是一座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历史坐标。自唐以降,泉州在土地和人口压力下,向海而生,以商为业,是为中国首次出现的非行政中心的大城市,亦是欧亚商业移民最稠密的国际社区和世界主要宗教共存一城的文化核心区。这是欧亚大陆从未有过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其时世人知 Zayton(刺桐)如今人知纽约。”“在这一历史时期,宗教与商业结合是那么亲密无间,宗教依托商路传播,商品依靠宗教形成交易网络,改变异端信仰的宗教传播,再也不需要像十字军东征、小亚细亚争夺那样的武力征服与反征服。 一手举着弯刀、一手举着古兰经的穆斯林来到刺桐也显得温情脉脉。”
“不论是九日山的通远王,还是真武庙的北极玄天上帝,抑或是天后宫的妈祖娘娘,都是道教神祇,却为信仰不同宗教的蕃商所接受,深刻反映出刺桐“四海一家”的特质。”
“贸易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推动和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思想观念的革命甚至战争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带来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正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宋元刺桐历史价值在于表现了中世纪欧亚大陆'新的商业联结、技术联结、宗教联结和知识联结’的新文明形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
“宋元刺桐已存在比欧洲启蒙更早的、具有世界性开放文明的社会。”
……
图文互证 论述饱满
傅斯年在中国考古学创始之初,就强调照片记录的重要性:“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作者对此奉若圭臬,这也是作者从事电视行业几十年,重图像表现的职业养成,故作者更多地运用“图文互证”构建证据链的研究方法,使论述更为饱满。为此,作者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拍摄和搜集相关图片。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在当今“读图时代”时代背景下,能使冗长的学术论文阅读起来更加轻松、更有节奏,更多生动的目的,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搜集到的一些历史老照片尤为珍贵,它所体现的是那一个历史时空下的真实场景,使读者在图像与空间中见证着一个已经逝去的但却是“逐渐清晰阅读的世界”。相信800多幅插图所创建的逻辑空间带给读者的是愉悦、有趣的阅读感受,尽可能地扩大读者的历史视野。当然这也是迄今为止插图最多的学术论著。本书初稿原来用了千幅插图,根据出版社“50年以内的图片必须要有图片原摄影者的签名授权”,于是作者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大海捞针似的去寻找和争取包括海外原作摄影者的签名授权,一些实在找不到原作摄影者的图片只好忍痛割爱。
仅从本书外观而言,其包装精美,书名烫黑金并击凸,触感膜封面如抚绸缎。内页版式讲究,尤其是正文字体并非采用传统的宋体,而是首次采用新报宋字体排版印刷,字距、行距亦有重新设定,显得宽松大气,使阅读舒适,不费视力。加之采用平铺装订,翻页更为方便。作者介绍说,这些全塑封的新书刚从深圳运到泉州时,第一眼看到其外观包装就像艺术品一样,他都舍不得撕开塑封。有书店老板认为,这套书是自开店以来看到的包装最为奢华的软精装书籍,内页采用100克进口纸,手感特好,这在黑白印刷的书籍中极为罕见。一般出版社为节约成本,多以平装为主,内页多为70、80克国产纸,看来这套书是不惜血本,而这种高质量的书籍更适合收藏。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尾页底图《无问西东》是泉州西街拍摄的东西塔与天主教堂塔尖,图上引用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诗人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 1865—1936)的传世之作《东西谣曲》,使得阅读本书的感受一下子得到升华。这种充满诗意的点缀在学术论著还是首次见到,足见作者用心良苦:东方是东方 西方是西方/尾碰不到头 二合不成一/直到那一刻 天地齐出席 神灵做裁决 寰宇订新契/除非既无东亦无西 让边界族群和出身 从此不再有意义/两位强者彼此投契 世界尽头前来相认 面对面比肩而立。
泉州申遗成功 三重特惠继续
《天下之货仓》 北京·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