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美食:矾山老街油炸大饺子(米饺)
庐江于我,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庐江的北面是巢湖,南近长江,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但是,庐江给我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矾山老街的“油炸大饺子”(米饺)。
小时候在矾山中学长大,通常家里买菜和购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到离学校3里地的矾山老街上去买,儿时也经常会跟随父母亲一起去老街上去买菜。
矾山老街上的早点除了油条、包子、大馍外,但最好吃的点心,应该就要数“油炸大饺子”了,虽然当时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比较贫困,但印象中还是吃过一、二次的,那种感觉和享受,至今觉得还是没有任何饺子可以与其比拟的。
矾山老街“油炸大饺子”有“一身金黄色的外衣”,两头尖尖,月牙状,约摸三寸长。外层饺子皮焦酥松脆,里层的饺子皮软糯嫩滑,而馅鲜美,实在是一种层次丰富的特别的口感。
据传矾山老街的油炸大饺子好吃,应该是源于庐江特有的一种早籼稻。这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早已绝迹的古老稻种,农历芒种收麦时插秧,大暑节气收割。用这种稻米制作的饺子,味道格外鲜美。
矾山老街“油炸大饺子”的皮就是由这种早籼稻磨得很细的米粉做的,先炒熟,然后用开水浇上去,趁热翻炒,揉成面团,再用刀劈出薄薄的圆圆的饺子皮,而不是用赶面杖赶出来的。
矾山老街油炸大饺子(米饺)的馅是五花肉和着葱花、生姜等做的。下锅后,先大火定型,然后,小火慢煎,直到米饺的表面起了白泡。刚出锅的米饺,形如弯月,色泽金黄,泛起着白泡,入口烫烫的,外层饺子皮焦酥松脆,里层的饺子皮软糯嫩滑,而馅鲜美,实在是一种层次丰富的特别的口感。米饺只有现做现炸当顿才好吃,留到下一顿,无论是重新下锅炸,还是蒸起,都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种松脆、软糯、鲜美的感觉了。
其实,“油炸大饺子”(米饺)在庐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庐江最有名、最地道的油炸大饺子(米饺),应该是老庐江饭店对面“同心楼”的,可惜我生在庐江却没有吃过,不过关于“同心楼”的来历,道是一个有趣的典故。
清末民初,在庐江县城西门高拐,有赵姓两兄弟经营两家早点铺子,一家是油炸米饺,一家是油烤(肉馅)米饼(俗称“大饼” ),他们都是继承祖传配料秘方和传统手工技艺,其米饺和大饼各具特色,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生意也十分兴隆。
但俗语云“同行是一家,同行是冤家”,尽管是两兄弟,亦时常为争得更多的顾客而发生口角,时长日久,相互积怨,乃至一日终于大打出手,导致歇业。
时晚清举人、庐江中学堂堂长卢筱襄每日早餐必尝米饺和大饼,这日得知兄弟二人因生意之争而歇业,就专程来到高拐赵氏兄弟处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手书“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条幅相赠,建议兄弟俩携手联合经营。面对德高望重的卢堂长,赵氏兄弟既惭愧又高兴,当场握手言和,采纳卢堂长的建议,将相邻的两家早点铺子合并,取名“同心楼”早点店。卢堂长得知,非常高兴,于“同心楼”开业当天,又亲笔书写清末户部尚书铁良所撰的“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宫冠戴财源多” 对联一副作为开业贺礼相赠。该对联巧妙的把“同心” 和“升财”四字融于对联中,寓意为“同心协力,和气生财”。
“同心楼”早点店开业后,食客进得店内,米饺、米饼皆可一一品尝,或随其所好,各选所爱。赵氏兄弟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在选料、工艺上精益求精,其油炸米饺和大饼,色香味俱全,且价格公道。一时间,庐江“同心楼米饺”和“同心楼大饼”成为地方特色早点,享誉方圆百里。
离开庐江几十年,魂牵梦萦的还是矾山老街的“油炸大饺子”,现在通往庐江的高速公路早已开通,交通异常方便、快捷。应该是时候择一良日,带着家人驾车回到庐江矾山老街,细细品尝刚出锅的“油炸大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