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战国最低调的名将,攻秦败楚灭燕,其战绩丝毫不逊四大名将

战国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战争频发,战乱不已。而在这每一场战斗之中,除了有士兵相互搏杀之外,双方还必须要有一个领兵之将总揽全局。俗话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在这些战争之中往往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几千年下来,领兵之将那就太多了,正所谓大浪淘沙,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名字的,往往都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名将”。战国晚期的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就是四位百战百胜、战功赫赫的名将,他们后来也被人称作是“战国四大名将”。其实除了他们之外,在战国中期还有一位名将也不应该被忽略,他攻秦败楚灭燕,为齐国霸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那就是齐国著名军事将领匡章!

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匡章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但是他打胜仗的那些战役我们却大多耳熟能详。历史记载他一共取得了四场大型战役的胜利,其中两败秦国,一败楚国,还一度几乎灭亡燕国,每一场战役都足以改变当时的历史进程。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他的这些辉煌战绩。

第一战便是桑丘之战。当时的背景是秦国和齐国正处于争相崛起之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以后,三晋已经阻挡不了其东出的态势,而齐国则是通过邹忌变法以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大败魏国,俨然成了中原新的诸侯霸主。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东西这两个大国早晚必然要一决高下,于是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韩国,直接进攻齐国本土桑丘,齐威王派出匡章为将前去迎战。结果在齐威王的充分信任之下,匡章运用间谍战术大败秦国军队。据说此战之后,秦惠文王不得不向齐威王低头自称“西藩之臣”,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一战奠定了后来的齐国霸业。

第二战是灭燕之战。公元前314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燕王哙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要禅位给相国子之,从而引发内乱),于是齐宣王派匡章为将出兵齐国,齐军名义上是帮助燕国太子平,实际目的则是攻城略地。结果匡章在五十天内就攻占了燕国首都,几乎灭亡了燕国,当然后来他不管束军队,任其在燕国为非作歹,又被燕国人赶走。

第三战是垂沙之战。公元前301年,因为秦相张仪欺楚以后,楚国和齐国断交。齐国为报复楚国的反复无常之举,派大将匡章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进攻楚国方城,双方在垂沙隔水对峙六个月,后来匡章采取夜间突袭的策略大败楚军,斩杀楚将唐昧,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四战是函谷关之战。公元前298年,齐国孟尝君侥幸从秦国逃脱以后,便组织策划伐秦以报复秦国。结果齐将匡章率领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军历时三年终于一举攻破了秦国函谷关,秦王被迫归还之前侵占的魏、韩土地求和。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即便不说前三战,只说最后一战,匡章也是战国时期唯一的一位能够率军攻破函谷关的名将!他之所以没有得到历史认可,据说是因为庄子的一句话:“孔子不见母,匡子(匡章)不见父,义之失也。”齐国人都说他有不孝的嫌疑。实际上,匡章不见父亲的原因是他对父亲的做法有不满(他的父亲因故杀掉了他的母亲,然后把她埋在马厩里),但是又不能指责,所以就干脆躲着不见。据说就因为这样,所以司马迁后来没有为他立传,导致他逐渐被历史所遗忘。但不管怎么讲,瑕不掩瑜,我们说匡章是战国时期最低调的名将一点也不为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