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丢失455年,朱元璋一年多收复,有三大原因
幽云十六州从汉人政权手中丢失是在公元913年,被沙陀人李存勖攻占,比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时间还早。之后幽云十六州在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之间流转,直到公元1368年才被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收复,前后时间长达455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及他的爱将们,为何能做到之前数个汉人王朝做不到的事情呢?
一、南方汉人实力不断增长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朝代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全国,只有明朝是唯一特例。(西汉如果算宽一点,其实也可以算从南到北。)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元明之前的朝代,人口、经济主要集中在北方,尤其是中原跟关中地区。这一大片地区大部分土地地势相对较为开阔,且有黄河以及无数大小支流经过,非常适合农业发展,历来是人口与经济的主要来源。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对南方一直是碾压的优势状态。
南方获得发展其实还得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始算起,经历无数次战乱大量的北方士族与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跟人口、人才,南方才逐渐开始追赶北方与北方拉近距离。尤其是西晋灭亡士族南迁、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人口南逃、隋唐大运河修建、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汉人政权南移等等数次历史事件,极大促进了南方的发展脚步。
在南宋的时候,南方的人口经济已经有些接近北方了。而在明朝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收复北方之后,南方在很多层面上其实是超过北方的。比如科举考试,最初是全国统一试卷,结果江南的学生的成绩以绝对的碾压的优势压倒了北方的学生。最后因为北方人抗议,明太祖朱元璋才不得不按区域分配名额进行考试录取。
人口、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都逐渐超越北方,为朱元璋从南方起步的明朝提供足够的实力,所以收复幽云十六州有充足的保障。
二、北方异族政权的实力不断削弱
大致在武则天时期,东北地区的异族势力开始逐渐崛起,尤其是在晚唐的时候壮大到可以与中原与南方的割据政权相提并论,所以沙陀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才能一次又一次凭借着跟汉人政权之间此消彼长的优势牢牢把握住幽云十六州。
但同时这些异族政权之间也是存在的矛盾与战争的,也是在互相消磨着实力。我认为他们在人口与军事上优势,在南宋之后其实整体是逐渐下降的。北宋与辽国争夺幽云十六州,宋太祖赵匡胤存了很多年的财政收入都没能打下;到了南宋联蒙灭金的时候,都不用存很多年的钱就可以去打了(不过也没真正拿下);而到了朱元璋这里,收拾完最大的敌人陈友谅之后,就对北方进行秋风扫落叶一般地横扫了。
当然了北元的实力依然强劲,如果真正拼命,还是会拖很多年时间。但他们内部分裂,恰恰是给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制造了天赐良机。而分裂态势,正好就是他们实力下降的体现。
而事实上元末的农民起义,元朝一直是无力管辖的,尤其是南方。但是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甚至张士诚,他们都没办法独自剿灭。他们经常做的事情也是拉一派打一派,企图坐收渔人之利。虽然这对朱元璋的明政权是十分险恶的,但好在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积攒下了足够的实力;并且在之后与陈友谅的大决战中完胜,自身损失不大,从而保证了明政权超过北元的优势。
三、南北部队军事差距缩小
长期以来三国时期的蜀汉东吴与之后的东晋、南朝、南宋数个朝代无法自南向北统一,有一部分原因是南方的地理因素导致军事水平逊于北方。
这个可以从骑兵这里看出一点端倪,自古以来骑兵都是战争制胜的法宝,北方游牧民族经常接着骑兵优势长期在军事上压制中原汉人政权。汉武帝打西域获得重要战马来源才敢大规模北伐,但灭匈奴也只是惨胜,国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之后的蜀汉、东吴、东、南朝,骑兵规模都很小,确实很难赢过北方。一直到南宋建了几个养马场,才在军事能跟北方平起平坐。
另外一方面,自宋朝以来火器得到发展,科技流逐渐兴起,骑兵的作用其实是略有下降的,这也导致蒙古骑兵的优势相对于南方步兵为主的部队来说没那么大了。
综上所述,从历史格局上来看南方汉人的实力在不断增长,北方异族政权的实力逐渐下降,而南北军事水平差距因为战马与科技发展逐渐缩小,使得朱元璋的明朝有足够甚至超过的实力与早已腐朽不堪的北元政权叫板,故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复丢失了455年之久的幽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