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13)
第二部分:宋词
七、宋词基本知识
(一)宋词的产生和发展
词本来是来自民间,是配着乐曲唱的歌词,到了唐宋,一些懂音乐的文人按照乐谱的声律和节拍来填写歌词,这就有了词这种文体。这种文体最初叫做曲子词,到宋朝叫做长短句,再后来才称之为词。因为是先有了乐曲,词人们依照乐曲写词,所以这个过程称为填词。如果词人先创作歌词,然后让乐工按照歌词的声律和节奏配上乐曲,这就不断创作出新的词牌。到了后来,成熟的词牌和优秀的词作已经很多了,一般词人不再依照歌曲填词,而是依照前人作品的平仄声律(词谱)来填词,这样,词才逐渐脱离了音乐,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形式。
词始于初唐,盛于两宋,在宋代达到顶峰,所以近代人通常将词称为宋词。
其实在宋之前的晚唐和五代,词这种文体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已经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词作。五代十国时期由后蜀赵崇祚编纂的《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该书收录了从晚唐到五代十国期间主要由西蜀文人所写的词作,其中包括温庭筠、韦庄等18位词人的经典作品。除《花间集》所收录的词以外外,南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等都是颇有造诣的著名词人,他们也写出了许多水平相当高的词。这时候,词这种文体已经成为和诗并驾齐驱的文学形式。
北宋时期,柳永、苏轼高举改革的大旗,使词风为之一新。在这期间,涌现出大批杰出词人,如晏殊,欧阳修、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到了南宋,辛弃疾、陆游、姜夔等都留下不少传世名作,为丰富和发展宋词艺术作出了贡献。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唐诗相比,宋词更加注意平仄。在早期,如温庭筠的词仍像唐诗一样,用字只分平仄,不问上、去,到了北宋,晏殊就注意到仄声中将去声特别分离出来,到了柳永,则不仅注意到去声,而且也注意将上声与其它的仄声加以区别。此后周邦彦姜夔张炎等对字声的要求一个比一个更严格。除了声韵外,词人们在选词炼句雕琢字面方面也越来越严格,词的格律越来越工整,宋词这门文学艺术也越来越完善。
(二)宋词的流派
1、花间派
由于《花间集》收录了从晚唐到五代十国期间西蜀文人所写的词作,所以人们将晚唐五代时期的词,包括《花间集》收录的词和南唐李煜、冯延巳等人的词统归于花间派词。
北宋初期,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人的词基本是继承和沿袭了花间派的风格,内容上局限于写离别相思之情,词风依然是柔靡无力,香软浮华,词的形式和内容与五代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后人将这些人的词也归于花间词派。
2、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的崛起
首先是柳永,后人说他是宋词的开山之人,因为自从有了柳永的作品,宋词才脱离了五代词的笼罩,呈现出自己的面貌。柳永精通音律,注重平仄,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特别是他发展和创作了大量慢词(长词),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到了苏轼,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念,将词风由婉约变为豪放,彻底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南宋时期的词
词发展到南宋,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还是从艺术形式的高度,都有了新的发展。
思想内容方面,由于金人南侵,大批文人随朝廷南渡,词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时不管原来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词的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时候词的流派已经很难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这期间词坛涌现出了李清照、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姜夔等著名词人。
辛弃疾是南宋词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展着苏轼的豪放词风。而以姜夔为首的格律派则承袭了周邦彦的词风,在词的格律和形式方面下足了功夫。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