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的《游目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藏研网分享一则王羲之《游目帖》高清大图请您赏析

点击下方或搜索 藏研 直达高清大图赏鉴

王羲之《游目帖》

《游目帖》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草书,11行,102字。信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中国书法全集》评价《游目帖》"行、草书间杂,笔画遒劲爽利"。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王羲之《游目帖》局部图

《游目帖》相比刻本(以上野本为例),字和行轴线都将刻本的动线走势变为稳正和直线化,以第八行"动理耳要欲"五字比较,刻本"理"字右偏旁"里"已向左下倾侧,"耳"字末笔承接其势继续左下出锋,因此"要"字也偏左,"欲"则字势右倾,由此行轴线趋向曲线化,而摹本《游目帖》自"理"字开始,近乎垂直书写。王羲之"转左侧右"的书写节奏丰富性减少,正如王羲之《书论》(传)中所说"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王羲之《游目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