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牛、过年吃剩饭、放猖,废名先生笔下的黄梅习俗

送牛、过年吃剩饭、放猖,废名先生笔下的黄梅习俗

(文\石雪峰  图\陶利平)

一、       “送牛”习俗

按照黄梅县民间习俗,男孩子第一次上门,无论是至亲还是好友,都要有所表示的。而最隆重、最讲究的礼物是送一头小牛,寓意孩子像牛儿一样健壮成长,名曰“送牛”。牛是很贵重的礼物,一般都由外婆家赠送,黄梅土话叫“打发”。废名先生在《桥·送牛》中这样写道:……小林那会走进史家庄,匆匆又回去了,史家奶奶天天盘计在心,催促三哑看哪一个村上有长得茁壮样子好看的牛儿没有。刚好小林新从病愈,特地趁这日子送去贺喜他。送牛的自然也是三哑,他打扮得格外不同,一头蓬发,不知哪里找得了一根红线,束将起来。

二、过年“吃剩饭”习俗

黄梅有过年“吃剩饭”的习俗。废名先生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留客吃饭的事情》里是这样描写的:凡属主母,都以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为最闲的日子,这三天虽然天天拜年忙,有客来,有的客要留吃饭,然而佳肴美味尽其所有都于去年年底预备好了,饭也于去年年底煮熟了,共吃三天,谓之“吃剩饭”,(也作吃岁饭),预兆仓癝实有吃有剩也。

三、过桥习俗
   过桥是儿女们为年事已高的老太太登仙时免过奈何桥的一种演习。古时老太太脚小,儿女们怕老太太从奈何桥上掉下去,古趁老太太在世时到庙里去过桥,以免受过奈何桥之苦。废名先生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停前看会》里描写道:“……在黄梅县城外二里东岳庙山上过桥。山上是一片青草地,临时架木桥,代表地狱的奈何桥,老太太们过了黄梅县东岳庙山上的桥,则死后到地狱里去可免过奈何桥。据说奈何桥非常地难过。东岳庙的和尚每三年举办一次‘过桥’,收入颇大,因为过桥的老太太们都必付渡钱,有‘头桥’、‘二桥’、‘三桥’、‘四桥’之差别……过桥的老太太又必有福气,要儿女双全,要老爷偕老,否则没有过桥的资格了。”

四、放  猖
   放猖是黄梅县独特的民间习俗,旧传五猖神为管理众神之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放猖”,五月十七日午夜“收猖”,均请道士到五猖庙前念经,祈祷太平。由一些打花脸的年轻人扮成无常鬼、大头宝、丑脚婆、叫花子、包公和钟馗等,手系红布条,身穿黄色花衣裤,手举一把套着铁环的三股叉(俗称响叉)和一根缠着红布的桃枝,跟着引导者跑,到全村各家各户每个房间里去“驱鬼”。关于“放猖”,废名先生在其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里有精彩的描写。

五、 四祖寺三月三庙会
   农历三月三上巳节这天,是四祖寺道信大师生日。道信大师通医术,他用芥菜汁和粉做菜粑治好了黄梅农民疥疮顽疾。后来,黄梅农家便在芥菜收获季节做芥菜粑预防疥疮,同时借三月三道信大师生辰吉日到四祖寺做庙会,以纪念道信大师,而四祖寺在这前后也会做很多芥菜粑广施百姓。庙里庙外很是热闹。

文字:石雪峰   湖北省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主席

画家:陶利平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黄冈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五祖东山书画院执行院长。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