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小续命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防风,防己,附子,人参,黄芩,川芎,白芍。

【经典方证】

本方源自《备急千金要方》,治突发性的中风,中风的人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颤抖(特别是手不受控制地抖个不停),说话吐字不清,黏黏糯糯,肢体麻痹,神情气乱,头目发眩昏重,痰和口水都很多,手腿筋脉不能自如的伸曲,骨节疼痛起来让人烦恼不堪,弯腰转身都很困难,还可以治疗各种风病引起的问题,服用本方的效果都很好。如果用本方来治疗脚气起效就比较慢了,需要久服才能有所好转。

光音流中医师团队认为,曾有过中风老毛病的人,每当遇到天色阴晦,节候变更的时候,特别是春夏秋冬季节变换的时候,更要提前使用本方以作预防,防止复发。

【适用人群】

脑梗死发病后半身活动不灵便,膝踝关节疼痛,尿频尿痛时而可见夹血,有时憋不住尿,眩晕,吃得少,嗜睡,不易出汗,乏力,形态胖,舌体胖润,脉左手沉弦迟脉弱,右手滑数寸脉弱;

脑溢血数年后,出现上下肢活动不利,需要拄拐杖,说话不利索,易哭,无汗,睡眠尚可,舌淡润,右脉滑尺沉,左沉尺浮。

【临床运用】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偏瘫,神经炎面瘫,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风痱,格林-巴利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腰痛,泄泻,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颈椎病,软瘫,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多发性神经炎等。

(0)

相关推荐

  • 基于络病理论辨析小续命汤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价值

    小续命汤历史悠久,化裁变化多样,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在唐宋以前备受推崇,是"外风学说"下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但随着金元时期"内风学说"的兴起,其治疗地位判若云 ...

  • 『金匮要略』(四)中风历节病方→《古今录验》续命汤

    续命汤真风痱方,麻桂当归草干姜: 人参膏杏伴川芎,清热疏风苦痛戕. 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杏仁.川芎. 功效:扶正祛邪,清热疏风. 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 ...

  • 【新提醒】“续命汤”的理解

    中医先贤将中风分为四类:偏枯为半身不遂:风痱为四肢不收(即软瘫.包括截瘫.单瘫.偏瘫.四肢瘫.交叉瘫):风痹为身体不仁(躯体感觉障碍):风懿为吞咽及构音障碍(猝舌强不能言. 咽喉肌无力.喉中窒塞感,甚 ...

  •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组成:芍药,甘草,附子. [经典方证] <伤寒论>: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寒邪袭表,理当辛温发汗,汗出而散:今汗出病不解 ...

  • 排浓汤 (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排脓汤 组成:甘草.桔梗.生姜.红枣. [经典方证] 本方摘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主证有肺痈.喉痈.喉痹,脓肿初溃,咳吐脓血腥臭,或咯血,恶寒身 ...

  • 乌头桂枝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乌头桂枝汤 组成:川乌,蜂蜜,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红枣. [经典方证] 本方出自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第十九条,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

  • 阳旦汤。(古方学习)

    组成:红枣,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黄芩. [经典方证] 本方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引<古今录验>.阳旦证即"太阳中风证". 阳旦汤治妇人产后中风,营卫不和 ...

  • 外台茯苓饮。(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外台茯苓饮 组成: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 [经典方证]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附方,条文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 ...

  • 乌头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乌头汤 组成:麻黄.芍药.黄耆.炙甘草.川乌. [经典方证]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关节重着,麻木,疼痛,肿胀,病以 ...

  • 四逆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四逆汤 组成:炙甘草,干姜,附子. [经典方证] 本方出自<伤寒论>,其方证原文为:"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本条原文论证言简意赅,语气恳切,毫 ...

  • 三物白散 ;桔梗白散 (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三物白散(桔梗白散) 组成:桔梗,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 [经典方证] 本方<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肺痈,虽为经典之法,但若非确为寒痰阻滞于肺者,则未可轻投.以肺痈属热 ...

  • 三化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三化汤 组成:厚朴(姜制).羌活.枳实.大黄. [经典方证] 来源于明代·方贤著<奇效良方>:三化汤.本方证属外感风邪,内有积滞证,故用羌活以化风,厚朴以化滞,枳实以化痰,故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