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绝句》(三)
(三)从景的色彩入手,用字词渲染诗的感情色彩。
诗中景物的色彩,不仅仅是景物的实际色彩,更是作者用以表达感情的色彩。诗通过色彩对比,更能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觉和鲜明的情感感受。如:
绝句
(唐朝诗人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特别是一二两句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诗人以黄衬翠、以白衬青的色彩组合,使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完美地托出了早春生机初发的气息。
(四)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用字词实现诗的传情显志。
我们常说“诗言志”,就是写景是为了抒情,状物是为了写志。作者所炼的字往往能将写景、抒志联系起来,用精妙的字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如:
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诗人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诗中的一个“悦”字,从表面上来看,是写鸟悦;深入思考,更是人心的反映。这个“悦”字将景物与人心有机的联系起来,以景物之悦写出了作者之悦。
由上述可见,炼字就是作者以形象、生动、贴切的字词,把主观的情感融入诗中,使诗意表现的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初学者虽不能把字炼得生动,但力求贴切、清楚,不可强拉硬扯、含糊不清。如某同学诗中的一句“晴云拢碧纱”。“碧纱”让人费解。后经作者解释,碧纱,白云成团状。如此说来“晴云”、“碧纱”在一个句中,不仅重复,而云拢云说不通。后又改成“烟山拢碧纱”,碧纱解释为碧山。以山拢山,还是说不通。或碧纱按白云意,以山拢白云,也是牵强。这个“拢”字,在这里用得也不够贴切。“拢”的基本字义:1.凑起,总合:~共。~总。归~。2.靠近,船只靠岸:~岸。拉~。3.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收~。~音。把孩子~在怀里。4.梳,用梳子整理头发:~一~头发。5.合上,聚集:她笑得嘴都合不~了。这些字义都不能贴切地表现晴云、碧纱和烟山这样的景物。
三、运用关键的字词,点好字眼。
所谓字眼,就是诗中精要关键的字或词。这些字词的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眼之功,使整句,乃至全诗精彩之至。刘铁冷(近现代作家)在《作诗百法》一书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这段话说出了字眼在诗中的作用、用法和位置。其中所谓实字(名物词)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器械、日用器具、用品等等的名称,以及其他众多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名称。所谓动字,就是动词。由此可见,用好名词和动词是诗中点好字眼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看看名词的例子。如:
商山早行
(唐朝诗人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中的第二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仅是罗列了几个名词,尤其是其中的“月”和“霜”,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其次,我们来看看动词的例子。如:
望月怀远
(唐朝诗人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美妙,是诗人精心锤炼出来的。如果此字用“升”,那么仅仅是一个升起的现象描述。而诗中的“生”是生长的意思。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与大海相伴相生的壮丽图景,使明月和大海似乎也有了美丽的生命,意境开阔,内涵丰富,非常生动。关于炼动词的例子,还有一个关于苏小妹的故事非常著名,我们不妨也来看一看:
相传,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这样两组名词,要苏东坡从中各加一个动词,作为两句五言诗的诗眼。苏东坡马上说出了“摇”和“映”这两个字,组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两句诗。不料苏小妹却说不好。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又说出了“舞”和“隐”这两个字,组成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略好些,但还不是最好。苏东坡问她认为应该加哪两个字呢?苏小妹轻轻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仔细玩味,不禁拍掌称妙。因为“轻风”风力很小,“细柳”根本“摇”不起来、“舞”不起来,只有“扶”字才最准确自然,恰到好处,同时还把风拟人化了,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动的情趣。下一句中,“映”这个动词不准确,“隐”这个动词虽然把月色朦胧时,好像被一层柔纱遮了起来的梅花的状态表现了出来,但还是不如一个“失”字更加有感情色彩。试想,月亮把梅花“丢失”了,这是怎样和谐朦胧的美妙意境!
再次,还要注意推敲数量词、虚词、叠词和拟声词等。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的“萧萧”和“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用得非常令人赞叹。其中既有落叶纷飞、波涛汹涌的动感,又有凄凉痛苦、韶华易逝的悲凉,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字眼虽可使诗生辉,但也不可多用。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过两个。多了就会让人审美疲劳。而且,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的位置相同。所有字眼都在同一个位置,句法就会极其死板。如:
春风又绿枝
思友生银发
昔日离旧居
何时返故家
其中的字眼“又”、“生”、“离”、“返”都放在了第三字,致此诗句法单调,缺少变化。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心境,仔细揣摩和锤炼诗中的字词,尽可能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使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