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君主称帝,周朝的君主称王,夏呢?很有趣,还多被后人误解

《歪歪侃封神》第359期

文/斯文卿相

君主,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对于这个统治者,大家习惯上都喜欢叫他皇帝,然而皇帝,是秦始皇之后才有的称呼,那么,秦始皇之前呢?

商朝的君主称帝,而“帝”这种叫法的来源,则与他们的传统有关,帝,古语中指天神,将“帝”与天神等同,大约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有机的将祖先和天神融为一体,认为天上只有一个天神,这个天神,就是他们的祖先帝喾,后世历代帝王死后,都会上天陪伴祖先,在帝左右。

加之商,认为天上有十个太阳,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之为十天干,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太阳降临人间,因此当天出生的君主,就会以当天的太阳起名,如外丙、仲壬、太甲、沃丁等,这就是他们独有的日名。

简而言之,天神就是他们的祖先,所以他们祭天和祭祖是一体的,并且非常隆重,到了殷商中期以后,甚至都隆重到一日一祭的地步,每天祭祀一个祖先,如此循环往复,商朝能留下大量甲骨文,就跟这种祭祀有关。

所以,商朝君主的称呼,就是天神与日名的结合体,称之为帝某,如帝太乙、帝乙、帝祖庚、帝武丁、帝乙、帝辛等。其中的帝太乙就是成汤,帝辛就是纣王,因为他们分别是乙日和辛日出生的天神后裔。

而之所以将帝辛称之为纣王,一方面是周对他的污蔑,另一方面,周建立以后,他们的君主称王,所以,自然不能再把敌人称之为帝,否则,岂不是比他们矮了一头。王,三横一竖,代表天地人三才,古语中,王则是沟通天地的人,是天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字面上的意思就比帝差了一点,因为人家直接是天神,他们呢,只敢当天神在人间的代理人。

可问题是,周夺取江山以后,为何不像商一样,接着称帝,而是选择了比帝低一头的王呢?

说实话,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商将天神与祖先融为一体,历经数百年传承,已经深入人心,周武王伐纣之前,提出的思想就是“敬天保民”,敬的是哪个天,就是商人所说的天,如今天神的后裔被自己推翻,为什么?周武王曾在《泰誓》当中说:“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什么意思?

因为帝辛,也就是纣王得罪了天神,导致天神发了火,才让我们惩罚他的,也就是说,周讨伐商,是老天爷的意思,他是代理老天爷来惩罚纣王,而这里的老天爷只能是商朝历代祖先,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他也就只敢当天神的代理人,而不是天神的后裔,只敢称王,而不敢称帝了,否则,岂不是说他们刚开始就是错的。

至于得了天下以后,将自己也说成天神后裔,还说什么商是帝喾的侧妃所生,是庶出,自己是帝喾的正妃所生,是嫡系,除此之外,再多塑造几个天神,如先秦典籍《世本》当中提出的三皇五帝,借以冲淡一下一元制天神的影响力。

反正话语权在他们手里,怎么说,还不是他大周说了算,纣王即便再不满意,也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发表不同意见,于是呢,周朝的“王”就这么来了。由此可知,商朝称帝,周朝称王,各有原因,那么,夏呢,为什么说很有趣,还多被后人误解?

需要说明的是,夏朝以及夏朝以前,还只是图腾崇拜,他们只信奉风雨雷电这样的自然神灵,还没有将天神具体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家族身上。

大禹治水有功,舜帝把古中原地区一股脑儿赏给他,古中原地区古称夏,所以大禹自此以后,便将自己的尊号,由崇伯改称为夏伯,这也是夏这个国号的由来,又因为大禹治水有功,人们都认为他“得地之道”,古语,“后”即指地神,大禹既然是“得地之道”,那自然就是地神的化身,所以,夏朝立国以后,便将他们的君王称之为后,夏后氏即由此而来。

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射日的英雄叫后羿,这个人历史上真的存在,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名羿,篡夺夏朝的江山后,才被称之为后羿,意思就是夏朝管理地面的神——羿,并不是他姓后名羿的意思,从这个层面上讲,大家熟知的千古昏君之首夏桀应该叫夏后桀才是,当然,桀也是周朝人给他的谥号,因为给已故君王加谥,是西周才有的传统,他们怎么就那么爱评价别人的是非功过呢。

“后”这个称呼,原本是夏朝君主专用,可后来呢,却成了皇帝老婆的专用名词,还深入人心,这时候,若再把“后”拿出来称呼一个君主,一定会被很后人误解,认为是在说这位君主的老婆,你说这事儿,可不是很有趣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