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天津医生 奉献广西(下):医者仁心代代传,八桂大地存佳话
这是一段
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
近2000名天津医务工作者和
8000多名家属响应国家号召
离开熟悉的家园
南下支援祖国的边疆
他们来到了广西
用青春热血书写了一段历史故事
岁月流逝,选择留在广西的40多位天津医生,初心不改,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散发着光和热。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广西。
这群扎根广西的热血青年
为广西奉献了一生
他们的医者情怀代代相传
这个H5链接
看了泪目↓↓
“永远站立的人”
在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肃然出现一具新的完整人体骨骼标本,这具骨骼标本就是郭德林教授捐献的遗体制作而成,是高级知识分子捐献遗体在广西的第一例。
1969年,郭德林教授携妻子霍秀云从天津来到桂平县蒙圩公社卫生院工作,夫妇俩的卧室隔壁就是X光诊室,长期辐射导致他们不能生育,膝下无儿无女。
1972年 , 郭德林教授因为医术精湛,调任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天津援桂的医护人员陆续返回原籍。郭教授也有条件调回天津 ,但是他没有走,和妻子一同留了下来。
医生的天职是挽救生命,即便死亡,也无法阻止他履行使命。1994年的一天,郭教授如同往常一样按时出门,却不想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上班的路上,再也没能醒来。享年79岁。
郭教授生前立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鉴于医学人体骨骼标本严重缺乏,自己去世后,将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作为对广西最后的贡献。
郭德林教授永远留在了广西。多年来,他就是这样站立着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被尊称为“永远站立的人”。
霍青云:原广西桂平县蒙圩公社卫生院医生 郭德林的妻子
为什么没回去,因为广西对他太好了,特别尊重他。
他们,散发着”光“和”热“
顾忠会、杨兴蓉夫妇在德峨山乡,眨眼就是整整10年。1979年12月,他们夫妇俩被调到南宁,参与建设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张华当年与丈夫沈毓书一同离开天津,来到广西贵县(贵港市)木子公社卫生院工作。10年后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沈毓书骨伤医术精湛,为许多伤患解除了痛苦。
张华支持女儿沈荣也留在了广西,成为一名药剂师。
1980年,天津医生根据国家政策陆续调回原籍,但张琛光夫妇一家选择留在广西。
张 华原贵县木子公社卫生院护士
我和我爱人扎根在广西,我们的第二代也在广西落户,广西是个好地方,有发展,有前景的,我们心甘情愿。
阎 安张琛光妻子
我们家没有什么人后悔的,挺自愿的,我们都热爱广西。
医者情怀代代传
今天在广西,有近60名天津医生的第二代、第三代,仍在从事医务工作。
杨珂,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当年援桂医生的第三代。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专家。
杨 珂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专家
我爷爷奶奶都是援桂的天津医生,我父母也扎根于广西,服务于广西。
-----
-----
光阴无情,人心有情
是他们辛勤的付出
昔日老、少、边、山、穷地区
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卫生医疗事业也取得巨大的成就
天津医生对广西人民爱的奉献
和彼此建立的深厚情谊
来源:广西故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