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十一——罗秀二里,米粉之乡罗秀镇

罗秀,位于桂平东南部,也算是桂平,平南,容县三县交界之地,地虽偏远,但这里的故事却很多。

就说现在,桂平对外宣传的地方特产中,必定有罗秀的米粉,一定程度上这米粉也是罗秀的标签之一。据考证,罗秀米粉起于明初,延续六百余年,在1985年,央视以“奇特的罗秀米粉”为题,作了一集纪录片,从而使罗秀米粉成为桂平的经典话题。

当然,一方水土一方人,除了这样的特产,罗秀还有很多人文故事。

罗秀之名,可以说是现在桂平辖下21镇5乡中,历史记载最早最清晰的地方名字。

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李渊在此地改林州为绣州,州治罗绣县。(一说621年置林州,623年改为绣州)。为何有绣州,罗绣之名呢?据载,此地自古种桑养蚕,织绣锦罗,成为区域内的特征特点,而“绣”,“秀”谐音,故就有了绣州,罗秀之名。

这个唐代绣州有多大呢?那可是辖六县之境,即:阿林、常林、罗绣、皇化、归诚、 卢越六县(今罗秀,中沙,下湾,罗播,大洋,大湾,玉林石南,容县石头,平南六陈,平山一带)。

后历三百余年,在五代纷乱之后,宋太祖一平天下,于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绣州入容州普宁县(今容州),废浔州入贵州(今贵港)。但不到一年,开宝六年又复置浔州,领桂平县,同时把阿林、常林、罗绣、皇化等县并入桂平县,由此,结束了今桂平境内多县并存的格局,由此,今桂平的大体范围正式形成。

罗秀作为县级的行政历史结束了,从此成为乡镇一级的行政,直到现在。

元,明二代,此地历史记载不多,但明确的是,到明后期时,县以下行政实行“都里制”,桂平县分二十一里,其中叫罗秀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上一篇介绍的《桂平人文:城乡史话之十——罗秀一里(中沙镇)》,二就是现在罗秀镇所在,叫罗秀二里。

罗秀二里的中心,用现在的话说,乡驻地在通济圩,这里也是唐代绣州治所在,罗秀镇的中心,明清时期,这里就依然保持罗秀街之称,所以通济圩也叫罗秀圩,现在也是罗秀镇中心所在。

直到民国初年,县级城镇的重要建筑标志的那座罗秀城隍庙还在立着,只是后来在历史发展中,1928年拆了庙,用其旧砖木改建高等小学,并于1929年正式招生开学,到现在,罗秀中心小学门口的那对石狮(也有一说法,这是一对石狗,因为体形小,为唐代绣州治罗秀县城隍庙原物,历经千年时光,雕痕已沧桑,似狗),就和这城隍庙有关系。

不过这对曾经为城隍,为庙里菩萨守门数百年的石狮最终修为不到,没有能护佑学校的顺利发展,就在小学建校的第二年,1930年5月9日,这里就发生了影响整整一代罗秀人的“五·九匪祸事件”,成为学校办学史上沉痛的记忆!

罗秀二里,按清代的行政划分,分为七堡四十三村。

卢塘堡,五村;

莫村堡,十一村;

六塘堡,九村;

苏村堡,六村;

韦杨堡,五村;

下寨堡,五村,

独堆堡,七村。

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后,到1987年,在各时期的历史影响下,罗秀区域变化就频繁了。1933年为绣州区,1945年为南区,1951年时为桂平五区(罗秀区),1958年1月属麻垌区,8月开置罗秀公社,1984年才改称为罗秀乡。

虽然历史变迁,但现在很多地名依然保留着数百年前的称呼。

1994年,罗秀撤乡建镇,辖21个村委会分别为:罗秀村、伟杨村、军丰村、蒙山村、良石村、植棠村、木村、独堆村、露凤村、露棠村、旺安村、雅石村、新垌村、新伟村、旺盛村、乐雅村、西冲村、廖村、忠东村、忠西村、侣化村。

罗秀的历史人文故事还有很多,露棠村的米粉,大成国北路元帅姚新昌的兴衰史,抗战时期日军攻不进的乡,桂平最后解放的乡,如今罗秀的发展等等,

总之讲起都是些时代故事了,这就改到下篇再讲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