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记 | 我的我的铁道兵战友(1)
我和我的铁道兵战友
作者:杨耀醁
插图:张达峰
作者照片
我是孝义高阳镇下吐京人,在我的一生中有幸从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行列中,我和我的战友亲身经历了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为祖国的铁路建设流血流汗,无怨无悔的感同身受,那一幕幕至今仍未能忘,有时也给周围的人,亲人们讲一讲。好多人鼓励我写成回忆录,我不是作家,写的不一定生动,但我们的事迹肯定能感人!为了那些牺牲和奋战的战友,写出来展献给愿意欣赏的朋友和亲人。
立志从军
我们村在六十年代有一位老先生,七十来岁,名叫高福生,据说早年在汾阳任过县长。我上高小时,村里在街中心旁开办一个图书馆,每天晚上准时开门,老先生风雨不误,在此守侯,里边存有很多图书,杂志,报纸,可在里边阅读,也可借回去看,但要求看后写心得体会。基本上我每晚都去哪里看看,或借书回去。通过几年的时间,学到了很多课上没有的知识,形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同时,开拓了视野,从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当兵这件事,就有区别与村中其他同伴。
记得72年底征兵开始,白璧关公社全体民兵在白璧关村剧场开征兵动员会,我们全校师生都去参加。场面壮观,群情振奋。于是我暗暗下了决心,准备报名入伍。首先去公社医院筛选,同村几个同岁玩伴也都去初检,言语之间,他们都不想当兵,他们从接受的教育是,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当兵上战场怕死人等传统旧观念,所以医院检查身体首先测视力,本来能看到,他们却说看不清。我是担心不合格,人家是故意不想查。这就是观念差别。通过县医院身体检查合格者,我们村共有七人。当时大队排名,我是第七,意思是全村走七个,我才有份。当时我真着了急,于是我东找关糸西找人求人说情。怕不保险,我写了16k纸6页的坚决要求入伍申请书,亲自去找接兵小组负责领导说明情况。得到认可。最后决定我是第二名,我们村只要走两个就有我。就这样我才参了军。想起来,当时我要不主动争取,肯定走不成。
夙愿实现
通过县医院检查身体合格,经过努力,终于确定了当兵名额。但母亲不太想让我走,我反复做她的思想工作后才免强同意。父亲虽然口中同意,但心中也还是有点不舍。因为我弟兄四个,还有一个妹妹,我是家中老大。当时我二十岁,二弟才十三岁,他们都很小,我利用上学业余时间还可以帮助家中干点活,一天两担水要从半里地外通过两道坡才能挑回。我走后毕竟加重了父亲负担。过了几天,入伍通知书终于发下来啦。拿到通知书,虽然高兴,但心里还是有点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我就开始做各方面准备,走走亲戚,告知学校领导,告别朝夕相处的高中同学们,互赠纪念品,我还特地挨门挨户向全村父老乡亲辞行。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吃过早饭,我们村领导带队,我和另外两个人,王宝玉和李太富一同跟随到县城报到。临走时,全村老少送行,学校师生敲锣打鼓欢送,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我挥手告别众乡亲后,止不住热泪盈眶,以至于不敢回头观望。当时条件有限,是坐别人的自行车去的孝义城。地方向部队交接兵源后,我们住进了县招待所,于是接下来领军装,洗澡,理发,编队。全县暂编一个连,有城关,白璧关,下堡,杜村,南阳共五个公社133人。白璧关编入四排,我和高中同学郭庆魁分别担任新兵班十一班和十二班班长。晚上到剧院观看县碗碗腔剧团演出暨孝义地方欢送新兵晚会。
第二天,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早饭后,我们全体新兵齐装满员列队徒步从旧城一路走到火车西站。当时全城轰动,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口号不断,热闹非凡,场面令人振奋。进了车站,眼前是一排门罐车,我们上车后,挥手告别了众老乡亲,随着气笛声响,火车徐徐开动,眼看着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踏上了从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