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原创】诗书相伴的日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晚上亲子时光,我们正在进行“诗歌朗诵赛”。妞扮演不同的同学依次上场朗诵、吟唱,把我引入那狂热、奔放的豪华盛宴,感受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以及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诗书相伴,让我们平淡的日子增添几番情趣;诗书相伴,让漫漫寒夜增添几许温暖;诗书相伴,让寡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深情。诗书相伴的日子,让我们的心灵充实,生活丰盈,情感丰富。
一次机缘,我们开始“每周一诗”的诵读。从五言到七言,从绝句到律诗,我们走过了色彩斑斓的四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晴空一鹤排云上”、“霜叶红于二月花”;“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吟诵这些诗句,我们经历了风霜雨雪,阴晴圆缺。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真辛苦,大家都要爱惜它。”听着《大大的馒头》儿歌,头脑中浮现的是《悯农》的画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朗诵的第一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记得第一次她在幼儿园朗诵此诗的情形:声音微弱、眼睛低垂,手指局促地搓捻着衣角。现在,妞已经能在全园自信地演讲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幼儿园老师教的第一首诗。那天回家说老师教了首“什么涨秋池?”的诗,我给她读了《夜雨寄北》。我们身心投入,一遍又一遍,沉浸在清冷而温暖的意境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妞诵读的第一首律诗。读出了对出差在外的爸爸的思情。随后,读了张九龄的《感遇》、王维的《山居秋暝》……
我们读诗的方式在不断地变化:起初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朗读,起床、睡前,回家的路上,时间都可利用;再是利用音乐唱读,就跟学习歌曲一样,会唱了,自然也会读了;慢慢识字了,我把诗写在黑板上,她去认读汉字,不会的我一顺读,一句话就通了。多读几遍,就朗读成诵了。
QQ音乐,喜马拉雅,我都加以利用,这都培养了孩子读诗的兴趣。对诗、“诗歌比赛”,这些活动让读诗快乐、轻松。她时不时地会自觉吟诵,就跟唱歌一样自然。看到庭落火红的石榴花,我言“五月榴花”,她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見子初成”;走在林荫道上,我言“绿树”,“绿树荫浓夏日浓,楼台倒映入池塘”脱口而出;看到飘落的黄叶,“况属高风晚,片片黄叶飞”……
教读的过程,是我们共同学习的过程,对我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读《出塞》,我在想:“龙城飞将”,不仅是指李广,何尝不是卫青、霍去病?
读《游子》,我知道,“萱草”是母亲花,它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食材。
读《赠汪伦》,我读出了李白与汪伦的趣谈、他们洒脱不羁的性情和深厚的情谊。
读《枫桥夜泊》,我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体味到旅途的孤寂忧愁,耳畔回响着洪亮的钟声。
读《竹石》,我品悟到:面对困难,应刚毅、坚劲、不随波逐流。
……
诗书相伴的日子,我们欣赏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心中自有风景;诗书相伴的日子,我们不畏风雨,不惧未来,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王飞,女,陕西咸阳人。喜阅读,爱文学。以我手写我心,抒写心中情愫。曾有《父亲的爱》《清明忆太奶》《摆渡人》等文章在《秦都》、《渭水》及《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等发表。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