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说曾国藩的《挺经》故事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跟李鸿章关系很好。曾国藩去世后的一天,李鸿章跟吴永闲聊起来,聊到兴起,李鸿章对吴永感叹道:“曾老师这一辈子,可真是把做人做事的学问研究透了。我当年跟随他老人家东征西讨,学到了不少好东西。只可惜现在想来,也仅学到了一些皮毛!”
 
吴永恭维道:“李中堂言过了!文正公丰功伟绩无人能敌,但以我观之,中堂大人日后之功业必可青出于蓝呐!”
 
李鸿章道:“此言差矣!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啊。其中任意一条,都够我参悟半辈子了!”
 
吴永很诧异,心想我是曾大帅孙女婿,按道理我都是曾家的人了,我怎么不知道还有《挺经》这回事。想必这肯定是文正公(曾国藩谥文正)毕生的绝学!于是吴永追问道:“中堂可否将其宝诀密授一二啊?”
 
李鸿章看了看吴永,心里颇为得意,于是说道:“看我试说一条与你听。”
 
吴永满心期待,侧耳倾听,他本以为能听到什么不传之秘,或者最少也应该是一些修身齐家、做官为人的金玉良言。万万没想到,李鸿章沉吟半晌,却给他讲起了故事。
 
李鸿章徐徐说道,有一位老农,大中午的家里突然来了贵客。老农就赶紧让儿子去市集上买瓜果蔬菜,中午要做一顿好饭招待人家。儿子拿着钱去了,老农就在家陪客人谈天。可一直等到过了巳时(中午11点)还不见儿子回来。这都快中午了,菜还没回来!老农有些焦急,便让客人暂坐,他去看看情况。
 
结果刚走到村口,他就看到儿子站在田垄上一动不动,老农气的就想过去踹两脚。上前一看,他才看清,原来儿子对面还站着一个贩京货的年轻大汉。儿子与那大汉两人怒目而视,谁也不肯退让一步,看样子,哪个要是再多说一句就有可能直接打起来!

原来啊,南方的水田都是那种很细很窄的田埂,就跟独木桥一般,仅可通一人而过。结果,老农的儿子挑着菜担与那大汉挑着京货担谁也不肯让谁,于是就对峙起来。

老农看的那个着急啊,于是朝那大汉喊道:“这位汉子,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也可过去,岂不两便么?”

汉子见老农这么个说法,更是不想让,立刻回击道:“为什么不是你儿子去水田里稍避?”

老农还觉得自己有理,于是说道:“我儿身短,立于水田,恐怕会把菜浸湿,这还怎么待客呢?你老身长,还请避让一番。”

汉子说:“你儿担内不过果蔬,湿了也没关系。我担子里面可都是京广贵货,还要拿到市集上去卖,怎么能浸湿呢?我不能下水,快叫你儿速速让开!”

李鸿章讲到这儿停了下来,看着吴永说道:“足下若遇到这样的事,会如何办呢?”

吴永是个聪明人,但他没明白李鸿章讲这件事的主旨是想说明什么,于是皱着眉头不解地摇了摇头。

李鸿章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老农见争辩无益,只是扯皮,于是上前一步喊道:“然则如此,不必争辩,我下水,你将货担交于我顶在头上,你空身从我儿身侧绕过。完事就各走各的!”老农说完也不耽搁,就直接开始脱鞋挽裤腿儿。

货郎见老农退了一步,也有点过意不去,于是说道:“老丈且慢,既如此费事,我便下了这水田,让你儿过去就是!”当即下水避让,争执就此消解。

李鸿章讲完又问吴永:“足下可否悟出其中宝诀啊?”

吴永想了一想,他很纳闷,觉得这个故事没什么了不起嘛,这不就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扯皮之事吗?于是就带着反问的语气回道:“这个故事难道就为了说明我们做人要主动退让?”

李鸿章哈哈大笑起来,“足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说完他抚了抚胡须,似是在思考如何讲解。没一会儿,他缓缓说道:“主动退让乃私德,于天下大事并无裨益。当年曾老师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时,我也如足下一般,摸不着头脑。直到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句话,'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譬如这个老农,他在外边儿喊破喉咙也解决不了事情,只有自己上前,挺膺负责了,问题才很快被解决。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与这个老农刚开始的形象类似,遇上事情,一味呐喊、建议,甚至还嘲笑、辱骂那些去做事的人,说他们无能,说他们事情办得不漂亮。但真让这些人去做,他们却畏畏缩缩,胆小怕事,更怕别人议论。

曾国藩将这种大多数人都存在的普遍现象看得非常透彻,所以他倡导挺膺负责,躬身入局。所谓“入局”,就是要敢于将自己置身于各种事务当中去磨炼,不怕事,不退缩,敢于担当,愿意负责任。只有有了这种“入局”意识,你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进而改变你想要改变的一切。

入了局,才有结果!在旁边喊,不是真英雄!

曾国藩是近代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但他个人的成功,以及教育子弟、修身齐家的功夫却为后世所公认,甚至有人评价他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的言行家规,以及他在家书中倡导的许多做人做事的方法,真是足够我们学习的。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这套《曾国藩家书》,文言直译,背景详尽,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