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培养之路,这些坑你掉过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不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他们何以创造?
——钱颖一,经济学家、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作为“21世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什么?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路上,有哪些常见的“坑”,你又踩了几个呢?
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从学科设置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维仿佛《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柴郡猫”——它藏身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当中,却并不在某一个具体学科中拥有完整的形态,当你走近了想要看清它的模样,它早已悄悄地溜走了。
柴郡猫
Cheshire cat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虚构角色,形象是一只咧着嘴笑的猫,拥有能凭空出现或消失的能力,甚至在它消失以后,它的笑容还挂在半空中。
在更好得了解批判性思维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苏格拉底做过的有趣的思维实验—苹果实验。
一天,苏格拉底拿着一个苹果来到了教室,问学生们有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 第一次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回答闻到了苹果的香气。于是苏格拉底又问了第二次,这一次,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紧接着苏格拉底又问了第三遍,而这一回只有一个人没有举手。于是苏格拉底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没有举手呢?”,学生回答道他真的没有闻到苹果。
于是苏格拉底揭晓谜底,那是一个没有香味的假苹果。但是整个班级,当大家都认同有味道时,只有一个学生坚定地遵从了自身的感知。
而这个例子代表的就是突破“羊群效应”,突破人云亦云思维模式的自我思维的觉醒,这就是苏格拉底的重要性。被誉为是人类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的批判性思维,最早也正是起源于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和讨论方式。
之后在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当中,一个由46名批判性思维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个小组中的家长来自于很多不同的领域,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物理学等等。
他们于1990发表了一篇文章,在里面提出批判性思维分为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从认知技能方面理解批判性思维,包含如图所示的六个方面: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自我校准。
而从感知倾向的维度,则包含如下图所示的六项等:求知欲,追求真理,心智开放,分析性,系统思考,自信等等。
这是简单的对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有个了解,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批判性思维在学习或是逻辑能力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2 批判性思维,误区知多少?
美国从娃娃时期就注重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美国小学使用的课程标准叫做“Common Core:通用课程标准”,它就像是个标杆,美国的各个公立小学都要拿来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
在这个Common Core中,特别提出了美国小朋友要掌握的三项思维技能: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问题解决思维(Problem Solving)
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 skills)
首当其冲的就是批判性思维。那么现在就要说到,在学习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路上,我们有在哪些坑中跌倒过吗?
批判性思维不等同于“挑刺”
英国教育学家,德比大学教授Dennis Hayes在网站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过,他第一次意识到批判性思维“滥用”这个问题时,是在和一群大一新生谈论这个概念。
而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也就这一点进行过分析和澄清。
多数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是否定,挑出一个事物或是概念的不足和不对,这种曲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污名化,是和“批判”两个字相关的。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段,“批判”一词与政治上的否定、道德上的羞辱关联在一起,时至今日,其阴影依然弥散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而实际上,批判性思维绝不是如此狭隘;它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一种实践取向的思维,当然,也是一种具有质疑与反驳倾向的思维。但是,这种质疑和反驳是理性的,并不以单纯的肯定或是否定作为目的,而是以合理的判断为宗旨。
我们来看一下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流程:
第一步、背景知识
第二步、理解问题
第三步、应用问题
第四步、分析问题
第五步、重构问题
第六步、行动采取
从批判性思维六步中也可以看出不是单纯对于问题或是事件观点的肯定否定,而是需要更开拓的视野,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同时锻炼学习者的理性思维,识别推理判定逻辑过程中的错误,并且进行自我反省。
之后对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之前的分析及解构重新构建问题并采取行动。
批判性思维并不遥远
另一个所谓的“坑”,是认为批判性思维很神秘很空洞;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特性有时又互为因果。余党绪老师也说过,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看,批判性思维并不神秘,并不遥远。
面对残酷的生存考验与现实的生活压力,人都会自主地动用自己的相关知识、理性与智慧,来决定自己“信什么”与“做什么”,不这样就无法生存,无法前进。
在这个问题上,结合着课程讲会更能感受到批判性思维的具象。
在美国,孩子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接触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学习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可参考的比方说:数据,记录,科学概念,论据论证观点是一个人的想法或感受,可参考的比方说:我认为,我觉得……
如上图所示,对于图中小女孩,事实和观点分别是怎样来进行陈述的。
事实中说了她带着红色的披巾,有着黑色的头发,脸上有些皱纹。这些是她真实存在的特点。
而在观点中则陈述的是她看上去有些吓人,她看起来像美杜莎(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这些都是写作者的带有自我感知的描述。
学会了区分事实和观点,接下来就是教给孩子们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期间孩子们要学习提出观点,头脑风暴,用质疑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然后孩子们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去寻找论据,能够充分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利用OREO结构,将这些观点论据清晰有效得结合起来。
那么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这个非常流行的“时髦词”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深奥神秘,它是可以通过分解和细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在学习锻炼批判性思维的路上,各位学习者不要步入误区,对此望而却步。思维的形成在于平日里的积累,现在分享一些资源提供给大家训练或阅读,阅读适合年龄6—16岁,如果需要可留言。